【潮赛】求真、爱国,不是强制性讲座可培养的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陈秀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6月13日 18:56:35
学校的组织者和演讲者们要讲究工作方法,学会“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影响。
“‘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讲座,下午在体育馆举行。我们班的所有人都要去。”昨天上午笔者在班级群里看到这样一条信息。作为“第二课堂”,讲座可以补充课堂所学、开阔眼界,应该去参加。但目前,一些讲座存在形式化、官僚化等问题,更像是一场学校的自我表演,影响到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本次讲座由A、B两位青年女教师开讲,上半场由A主讲《做新时代求真、力行的大学生》,下半场由B主讲《做新时代爱国、励志的大学生》。从标题中的“求真、力行”“爱国、励志”等词语来看,这一讲座对患有拖延症、缺乏人生目标的当代大学生来说,都是极具教育意义的。
习近平总书记以自己在梁家河的奋斗经历,多次嘱咐青年人“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同时,勉励青年人“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他还建议广大青年把中国梦与个人梦相结合,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讲座刚开始20分钟,就陆续有人离开教室,班上至少有15位同学离场。这样充满正能量的讲座为什么不能吸引学生?其病根出在哪里?原来,学生并非自愿参加,而是不参加即面临被扣操行分、取消评优评先等处罚,不得不到教室点个卯。
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传播者即主讲者,其讲课形式采取“满堂灌”,内容空泛没有切合受众自身实际;在演讲过程中,没有与受众建立起良性互动,自然传播效果也就不佳。
笔者认为,既然是求真、爱国类讲座,就应该请具备相关品质的典型人物来演讲;或者让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中,从某个小切口来切入大主题。这样才会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参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长沙环保技术学院“文化讲堂”为例,某次环保讲座,就请了两位70高龄退伍老兵,结合自身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的经历,来分享其数年来的心得。这样接地气的讲座自然能吸引学生来参加。
思政讲座有其重要价值。但学校的组织者和演讲者们要讲究工作方法,学会“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影响。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技术手段来引导学生;同时也可以本着实用主义原则,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调研学生成长困惑,解决其实际问题。
【作者为湖南女子学院学生】
标签: 讲座;学生;第二课堂;新时代;梁家河;励志;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