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深评丨装反的日晷,错位的责任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高路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6月18日 12:32:51

更多

看在眼里的是失误,但反映出的还是一座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的问题。

007.png

  西安南门城墙上的一处新装的日晷,一年前被发现有问题,晷盘装反了,原本应该在上方的子时却被刻在了晷盘的下方;位置也摆错了,本应坐南朝北却装成了坐北朝南。原本应该立即纠正的事,可一年后,装反的盘子还在老地方。

  这让人很不能理解,弄错的事,媒体报道了,错在哪里专家也解释得很清楚了,相关部门也承认,那为什么不改呢?工作人员解释,这是因为日晷是石雕一体的,晷盘和底座无法分离的,只能全换掉,那就换呗,一年的时间,应该够折腾了吧?这一年时间里,相关部门到底在干什么,怎么处置的,能否跟公众解释一下。

  哪怕重新制作需要时间,需要走程序,涉及很多单位,有很多不能不做的步骤,但搬走一个错误的日晷应该费不了多少时间吧?怎么一年时间过去了,它还在城墙上呢?

  一座千年古城、古都,中华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城市,就这样让一个很低级的错误,日复一日地提醒游客,制作管理水平如何拙劣,这心也太宽了点吧?相关部门难道不觉得这有损一座文明古城的形象吗?

  照理,这样的错误本不该犯,制作单位在制作之初就应该对日晷有个详细的了解,日晷历史悠久,关于日晷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制作,有丰富的史料可供查询;日晷也是历史上非常常见、使用广泛的计时工具,有很多人明白是怎么回事,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可以咨询,只要事先做好功课,要防止类似的错误并不难。制作单位不懂,还有负责改造的单位把关,改造单位不懂,还有相关部门、相关专家把关。像古城墙这样的文物修缮、重建或者改造,每动一砖一瓦都极有讲究,都需要专家的参与、严格的论证,它复原改造以后的面貌是否符合古制,是否合格,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需要严格地评估,也就是说,只要相关单位把握严格,按程序走,各司其职,不走过场,这样的错误就不会犯,犯了也能第一时间纠正,更不会让它上了城墙,通过验收,成为公众谈论的对象。

  西安是座古城,这座城市被视为文明的代表,它深厚的文化积淀意味着,它比普通城市对这一类的错误有更低的容忍度,正因为如此,公众才会对城墙上的一处日晷的刻度摆放问题如此关注,大家并非不能接受错误,而是不能接受错误存在的方式。看在眼里的是失误,但反映出的还是一座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的问题。

  所以,这个错误的出现,不仅说明相关单位学艺不精,自以为是,也说明态度不好,不够认真负责,而某种程度上说,后一种比前一种更让人担心。它往往是跟责任不清晰,制度执行不到位,专家的作用和意见没有得到尊重,管理不精细不专业,纠错机制失灵,反应机制不灵活联系在一起的。装反的是日晷,但错位的是责任。

  这样一座从制作到安装都有问题的日昝立在城墙上,让千年古城蒙羞,而有错不纠,或者不能及时纠正,更是该打板子的事。

标签: 日晷;城墙;相关部门;西安南门;子时;新装;古城;纠正;制作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6/W02018061829161645328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