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深评丨焦虑的家长请淡定些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薛文春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8年08月31日 08:09:31

更多

其实,家长只要把孩子的兴趣和潜力激发出来,找到相应的应用领域,未来他就可以在这个领域发挥得非常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开学在即,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成为当下的热议话题。日前,杭州一“女强人”在聚会上听说朋友的儿子4岁就认识1000个汉字后,心情焦虑,回到家后嚎啕大哭。她的这一举动居然还引起大批网友的共鸣。显然,教育焦虑已经是许多家长的常态。

  如果自家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考试成绩差了几分,培训班和兴趣班少报了几个,教育开销少了几百元……家长就开始陷入某种焦虑中,内心再也无法平静。甚至“别人家的孩子7个月就会爬了,而我家的要8个月”这样荒谬的比较,都能让一些家长急得寝食难安。

  不难看出,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比较心理”在作祟。首先,作为某种社会评判标准,“别人家的孩子”让家长的神经异常敏感。其次,部分学校和家长依然把分数作为看待教育好坏的首要标准。再者,“神童情结”激发了家长“笨鸟先飞”的补偿心理。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其实是一个毫无教育理论支撑的商业口号,却被很多家长奉为“真经”,这不过是把成年人的竞争压力无声无息地传导给了孩子,结果伤了家长的虚荣心,也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焦虑的家长,你淡定些吧!因为你的焦虑会通过一言一行传递给孩子。久而久之,这种焦虑会内化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缺乏自信、强迫症、暴躁、敏感等行为的出现,都是源于内心的焦虑。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特别焦虑的家长,他们家的孩子往往也特别焦虑。

  相反,在一个平和淡定的家庭里,孩子的人格会得到健康全面的形成和发展。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要家长做到“静待花开”的确有点难。但是,急也没有用,越急越适得其反。孩子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简单通过多报几个辅导班就能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哈佛大学有一个“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很多能力,比如逻辑数学能力、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然探索能力等。有孩子可能就是数学不好,考不上好大学,但是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可能很好,未来也许是一个出色的营销人才。

 

标签: 焦虑;家长;孩子;教育问题;女强人;教育;汉字;开学;举动;别人家的孩子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8/W02018083128931254428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