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时评丨应该用什么眼光看孔乐琪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戎国强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8年11月26日 07:55:00

更多

孔乐琪或者其他留学生,在融入美国文化,学会了美国式的表达时,难道就没有保留一点中国人“害羞内敛”吗?

37.jpg

  近日,网上热传一段视频,是美国电影学院编剧系的中国留学生孔乐琪的毕业演讲。对她的演讲,很多人这么评价:“害羞内敛”是不少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刻板印象。而最近,有这样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电影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段惊艳的演讲……

  这段话将这个女孩置于中国/美国的二元语境中:外国(美国)人如何看中国人?作者试图代表中国人对这种看法作出某种回应。这种回应是很挣扎的:不接受这样的“刻板印象”,要摆脱这样的“刻板印象”。当这个女孩出现后,就被拿来作为一个证据:你看,我们中国人不是你说的这样,中国人也能在大庭广众面前侃侃而谈,让听众哈哈大笑,毫不怯场……但我觉得,这种自豪感是可疑的。这几乎就是承认“含蓄内敛”不是一种好的个性,是要摒弃的东西——这种抵制的背后的标准是什么?来自哪里?还是欧美人的眼光,还是欧美人的审美标准,还是落入了欧美的评价标准。

  孔乐琪的演讲效果确实好,台上就坐的老师、官员,台下的学生,笑成一片,一点不输奥巴马。这是美国式的演讲:用故事暗示、比喻,一语双关;在现场抓取最新发生的细节说事,以机智征服听众,以自嘲卖萌……一个留学生,在美国呆了那么多年,会运用美国式的幽默,并不令人意外。融入并能够运用所在国的文化,是一种能力,但是,我们所不了解的,这个视频也没有介绍的——孔乐琪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她求学过程中的种种努力,对准备或正在国外留学的年轻人或许更有启迪、激励作用。毕业演讲,只是她努力多年之后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当媒体或社会公众将孔乐琪置于文化二元的语境中,用她作为“自豪感”的依据时,大概她的父母看女儿时的眼光,是最少甚至是不带文化区别心的。作为父母此时的心情是最单纯的:欣慰。

  孔乐琪或者其他留学生,在融入美国文化,学会了美国式的表达时,难道就没有保留一点中国人“害羞内敛”吗?“害羞内敛”或“含蓄内敛”真的不是一种好的个性,应该摒弃吗?一个人就不能有时“含蓄内敛”,有时“侃侃而谈”吗?为什么要将两种不同的个性人为地对立起来呢?这种非此即彼的狭隘思维,不但中国人有,美国人也有。

  孔乐琪的演讲当然是典型的美国式,但是,其中的美国式幽默,与中国人的含蓄倒是相通的:不直说,戒直白;倒是很多中国人在公开场合的语言活动比如演讲、报告,倒是既没有美国式的幽默,也没有中国传统的含蓄。含蓄,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艺术特征。简单地否定含蓄内敛,很没有文化。

  但如果将中式的含蓄以西方的幽默手法表达出来,这也真是学贯中西的一种体现,这也是网上对孔乐琪演讲赞赏声一片的根本原因。


标签: 演讲;中国人;刻板印象;害羞内敛;美国电影学院;中国留学生;视频;毕业典礼;毕业;幽默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11/W0201811265429135156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