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我与改革开放丨走好职业经理人的新路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曹建国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12月05日 07:31:37

更多

我希望更多如我一般的职业经理人勇于创新,果断抓住机遇,携手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为中国民营经济贡献才智的同时,也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

timg (13).jpeg

  我是一名“老”职业经理人。如今,我的身与心都付与了海亮这家浙商民企的卓越代表。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一个毛头小伙子跨出大学校门时,我一脚迈进的首先是国企大门。那时,我遵从国家分配,前往大西北从事铜加工工作。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海亮也从30年前创业之初的诸暨县铜材厂,裂变为一家年营收逾千亿元的规模宏大的民营企业。时至今日,海亮的产业也从曾经的六大传统板块,拓展至教育、健康、有色材料智造三大领域,画出了一道民企转型升级的亮丽曲线。而我本人的职业经理人生涯,也书写了别样的精彩。

  上世纪80年代,广袤的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干一番事业的热浪。在浙江,目光敏锐的海亮创始人冯海良先生则从五金行业中看到了机遇,毅然辞去了“供销社经理”工作,踏进了铜加工行业,办起诸暨县铜材厂。彼时,一西北,一东南,我与冯海良先生同样从事着铜加工产业,不曾想此后我们会走到一起,携手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海亮的开始,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而发展壮大,则受益于个体的勇于变革以及制度束缚的不断被打破。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人才开始流动。坚信人才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海亮,于2000年初在浙江民企中开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之先河。我正是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后,毅然放下在国企不断升迁的职位,放下在大西北18年拼搏的所有,投奔海亮。

  时光如白驹过隙。2016年是我加入海亮的第16个年头,当年我被任命为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从国企“当家人”到民企“打工仔”,再到海亮董事长,其间的奋斗旅程蘸满了一名职业经理人的奋斗与荣耀,也映射出浙江民企的宽广胸襟,彰显出浙江经济的澎湃活力。

  新时代、新战略、新身份,也是新的挑战。如今,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乃至“80后”开始进入海亮董事局,越来越多专业、年轻的职业经理人加入海亮。如何凝聚新老力量,共赴海亮新征程,我有了新的思索和行动。

  在民营企业里,职业经理人一开始多是被贴着“空降”标签的,如何与创业元老们相处融洽,如何在民营企业行使管理权,都需要提出自己的“破解方式”。

  作为最早加入海亮的职业经理人,我被推动走上海亮集团董事长岗位的核心因素,除了在有色金属制造业的专长外,更重要的是诚信和理解民营企业家。而“诚信”更是被海亮奉为企业精神之圭臬。“信则立,不信则废”。40年前,正是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与坚信,才让民营经济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

  如此,再回到一个“老”职业经理人面临的新问题上,也就有了清晰的答案:铸百年卓越海亮,创国际经典品牌,为美好生活提供海亮方案,必须心怀大爱,坚持诚信为本。

  做实业是一场寂寞的修行,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也更需要获得国家、社会的支持。幸运的是,在浙江这片民营经济的热土上,党和政府以自我革新精神积极推进具有浙江特色的改革举措,让一个个像海亮这样做实业的企业大受其益,也为实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今天,转型升级中的浙江民营企业,对人才、对职业经理人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而迫切。未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打拼,我希望更多如我一般的职业经理人勇于创新,果断抓住机遇,携手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为中国民营经济贡献才智的同时,也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

标签: 职业经理人;铜加工;国企;民营企业;大学校门;民营经济;诚信;改革开放;浙江民企;小伙子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