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别过度渲染“空巢青年”的悲情

北京青年报  刘建国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1月23日 15:41:16

更多

在常态思维下,提及“空巢”的概念,似乎总会联想到一些老人。鸡汤式的励志,虽然并不能成为左右命运的砝码,但与吐槽抱怨相比,无疑可以远离“空巢青年”的悲情。

  在常态思维下,提及“空巢”的概念,似乎总会联想到一些老人。然而,如今“空巢青年”也已经成为热词之一,这种现象确实令人颇为忧虑和不解。根据一组调查数据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空巢青年”多,63.6%的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未得到足够关注和理解。由此,“空巢青年”也被看作是“弱势群体”,其处境和遭遇令人唏嘘不已。

  何谓“空巢青年”?主要是指那些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现实中,该类型的人群其实并不少见,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繁华都市下的生存压力让人倍感艰辛。在有关“空巢青年”的叙事里,越是在拥挤不堪的都市中,则越是存在创业的挣扎和崎岖,这个群体无可避免地被他们自己以及舆论染上悲情。然而,对于这个群体的描述,更多的来自于“无中生有”,只是一种矫情的表述,缺乏客观的心态评价,这表现出片面的认知和理解。

  再多的悲情,只是一种非理智情绪的表达。其实,仔细想想,谁不曾经是所谓的“空巢青年”呢?笔者如今已近中年,在二三十岁时,也曾经独处异乡,为了生活而拼搏和努力。然而,这难道就是“空巢青年”吗?每个人都会在年轻时面临挫折和坎坷,这正是人生的经历阶段,更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既然如此,何必非要将这个年轻的群体打上“空巢青年”的烙印呢?“漂”在异乡,即便是缺乏感情的慰藉,居住条件不甚理想,应该是拼搏奋斗的励志榜样,没有必要活在“空巢青年”的悲情之中。

  “空巢青年”并不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是一种社会心态。此种心态的滋生,更多的与青年自我定位和认知有关,故意贬低自我,充斥着一种浮躁的心态。如今,一些青年更多的向往成功,然而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放眼无数功成名就者,他们也曾经经历过磨难和挫折,他们曾经不也是“空巢青年”吗?厚积才能薄发,“空巢青年”的背后,实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然,缺乏应有的沉着和稳重,更表现出了其内心对生活的愤懑和自嘲。假如,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成为一个群体的心态,不仅不会走向成功,反而会为自己的未来增添更多的阻力和障碍。

  每个人都在奋斗,“空巢”不是一些青年人的象征和符号,只要秉持拼搏进取的心态,生活必然会变得更加美好。鸡汤式的励志,虽然并不能成为左右命运的砝码,但与吐槽抱怨相比,无疑可以远离“空巢青年”的悲情。

标签: 空巢;青年;心态;群体;受访者;励志;异乡;自怨自艾;认知;繁华都市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12356318724489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