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聚焦丨浙江省2014-2016年社会科学界十大学术关注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作者:省社联;编辑:江于夫 吴晔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1月23日 08:29:05

更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浙江社科强省建设,省社科联在2016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中推选出“十大学术关注”。浙江在线今特刊登“十大学术关注”及专家点评,以飨读者。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浙江省2014-2016年社会科学界十大学术关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浙江社科强省建设,省社科联在2016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中推选出“十大学术关注”。浙江在线今特刊登“十大学术关注”及专家点评,以飨读者。


8.jpg

  1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提出建设社科强省目标

  入选理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浙江社科理论界开展系列座谈研讨活动,撰写学习体会文章,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文件精神,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以社科强省建设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为抓手,以第二期文化研究工程为载体,努力推出一批又一批充满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的社科理论精品力作。

  专家点评

  胡坚(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伟大的时代呼唤强大的思想力量,勇立潮头的浙江呼唤丰硕的理论创造。新的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吹响了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省的号角,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注入了强大动力,也是对全体社科理论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激励。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不断提高理论研究、决策咨询、服务发展能力,更好地立足浙江、研究浙江、服务浙江,要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努力推进浙江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为建设社科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2

  G20杭州峰会和“一带一路”

  与浙江发展研究

  入选理由

  G20杭州峰会是2016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杭州峰会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具有开创性意义。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前后,浙江社科理论界多次组织“中国与G20”、浙江加快推进国际化等研讨会和笔谈,多角度探讨峰会成功的意义和启示。

  专家点评

  余逊达(浙江大学教授)

  G20峰会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2016年G20杭州峰会在中国主导下,向世界贡献了解决当前全球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通过杭州这个窗口向世界展示了充满活力的中国印象和中国风采。“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面向全球提出的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的第一个重大战略,它对中国今后的发展和沿路国家的发展及全球化的转型都具有长远的意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内发展和国际发展日益融合为一个整体。因此,杭州峰会和“一带一路”与浙江发展研究成为2016年度浙江十大学术关注问题之一,具有充分的理由。浙江是经济上对外依存度很高的省份,希望我省学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国际问题和政策的研究,为我省和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和政策指导。


81.jpg

  3

  《中国梦与浙江实践》丛书出版

  浙江省中特研究中心升格为国家级基地

  入选理由

  浙江省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4年4月联合启动“中国梦与浙江实践”重大课题研究,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生动实践的宝贵经验。该丛书由7卷专著组成,约200万字,全景式、立体式地揭示了浙江实施“八八战略”的发展历程。2015年,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被中宣部升格为15家全国研究中心之一。

  专家点评

  董建萍(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学术关注源于社会关注。“八八战略”作为统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实施10多年来对推动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突出、绩效显著,其创新和经验尤为值得梳理。而把浙江的发展、浙江的经验放到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更为宏阔、更具有历史感的背景中去提炼、去研究,是学界的责任,也是学人对浙江乃至全国重大社会关注的及时回应。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专家团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团队通力合作,以此为主题,推出7卷本《中国梦与浙江实践》,向全社会交出一份郑重答卷。依托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升格为首批国家级研究中心,证实了相关研究队伍不俗的实力和不凡的成果。此重大学术关注名至实归。

  4

  弘扬“红船精神”和“两山”重要思想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入选理由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系统阐述“红船精神”的内涵。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2015年,全省社科理论界围绕弘扬“红船精神”和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组织开展理论征文和课题研究活动,形成《红船精神研究十年精粹(2005—2015)》《红船精神研讨会论文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浙江的探索和实践》等系列理论成果。


80.jpg

  专家点评

  沈满洪(宁波大学教授)

  浙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的“红船会议”奠定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红船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豪迈气派。浙江是“两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为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弘扬“红船精神”和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前者事关建党纲领,后者事关发展道路;前者事关红色本色,后者事关绿色基础,一“红”一“绿”,相得益彰。浙江省社科界对“红船精神”和“两山”重要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既有利于总结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又有利于探索绿色发展的基本规律,还有利于树立“红”“绿”并举的“浙江样本”。

  5

  围绕浙江打造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省份研究

  入选理由

  2015年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出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浙江社科理论界围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和“浙商回归”转型升级组合拳等重大决策部署和实践开展系列理论研究,真正把浙江打造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省份,努力把“浙江的今天”建设得更好,为“中国的明天”贡献更多的浙江实践、浙江素材、浙江经验和浙江智慧。

  专家点评

  何显明(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我们至少可以从3个方面把握“拆治归”成为年度学术热点的根据:

  其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和“浙商回归”,是浙江根据五大发展理念,继续勇立潮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深入思考和总结浙江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其二,“拆治归”寄寓了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对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其实践经验无论对于思考今天浙江发展的历史方位,还是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全面现代化的走向,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三,“拆治归”展示的以环境治理倒逼经济转型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经验,为思考浙江省域和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及其现实路径,进而总结国家治理创新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案例,使得浙江完全有可能成为研究国家和区域治理创新的沃土。

  6

  法治浙江十周年研究

  入选理由

  2006年4月,在习近平同志提议下,浙江省委召开了十一届十次全会,对建设法治浙江进行了全面部署。10年来,扎实推进法治浙江建设,走出了一条经济发达地区法治先行先试的新路子,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2014年12月,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浙江社科界认真学习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精神,并结合法治浙江十周年组织开展理论研讨活动,编撰出版《法治浙江丛书》等。

  专家点评

  陈柳裕(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2016年7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省委党校、省法学会联合举办的法治浙江建设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法治浙江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年度的法治浙江研究,呈现了三个面向:

  一是对10年来法治浙江的建设状况进行系统评估,进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设计方案,为省委、省人大、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和建议。

  二是对法治浙江建设的10年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并对总结出来的经验进行理性思考,进而为今年即将召开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法治建设方面的部署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对法治浙江建设的理论进行系统梳理,进而推进地方法治基础理论的研究,为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作出浙江学者的应有贡献。


83.jpg

  7

  特色小镇研究

  入选理由

  为适应与引领经济新常态,2015年浙江全面启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改革创新能量。浙江社科理论界围绕特色小镇的规划布局、功能特点等,就如何集聚和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发展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等推出了一批研究成果。

  专家点评

  刘亭(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首席专家)

  特色小镇已从浙江走向全国,正因为如此,我们尤其要把好事办顺办成办好,无愧中央的首肯和全国的期待。我们要努力让小镇的创建,更具新常态下市场的内生性,而政府主导式的发展,则往往会造成“一哄而上”、不可持续的后果。政府的作用当然不可或缺,但一定要定好位,基本的原则是“市场引领,政府跟进”。

  平台企业以及企业协会、联盟,应当成为特色小镇创建的主体。一般来说,特色小镇还是要从那些成长性特别好的新兴产业聚集地中产生。即便是历史经典产业,也能够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特色小镇的基础是产业,但产业要靠人的创业创新才能成气候,所以政府要尽力改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创业创新者在理想的生态环境中,专心致志地干事业。

  8

  编撰出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入选理由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一期重大项目,由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文物局联合编纂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宋画全集》(23册)、《元画全集》(16册)于近年分别问世,《战国—唐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的编纂工作也正在进行中。它是首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现存的中国历代绘画作品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考证、研究、出版,是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

  专家点评

  罗卫东(浙江大学教授)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在悠久、灿烂、伟大的中华艺术文明中具有核心地位,是对世界艺术文明独特而重大的标志性贡献。我国古代创造的大量绘画精品,历经社会变迁和自然灾害,或灭失或损毁,幸存下来的亦流散在世界各地,藏于博物馆库房或私院深宅,即便业界专家也难窥全豹,遑论普通大众。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历经3个五年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现存的中国历代绘画作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考证、研究,吸收最前沿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国际最先进的出版印刷工艺予以高保真出版。其工程规模之大、工作难度之高、历经时间之长、收集作品之全、印制品质之精皆史无前例。它的出版,为世界范围内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夯实了新基础;为艺术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构筑了新支撑;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动力;为美术爱好者追求品质更高的审美生活提供了新保障;为书画艺术成果的高品质整理出版工作创造了新模式。

  9

  龙泉司法档案的整理、研究和出版

  入选理由

  龙泉司法档案是目前所知民国时期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大的地方司法档案。案卷时间起自民国元年(1912年),止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这批档案清晰记录了中国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从传统到近代变革的完整过程,多侧面地折射出晚清民国时期地方社会的世相百态,是研究晚清特别是民国时期的地方司法、日常生活、社会变迁等诸多侧面的珍贵史料。由浙江大学地方历史文书编纂与研究中心、浙江省龙泉市档案局整理编选的《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二辑(1912—1927)于2014年9月正式出版。

  专家点评

  张涌泉(浙江大学资深教授)

  20世纪以来,史学研究视角下移,挖掘和利用地方历史文书成为潮流。然而,如何科学系统地整理和出版地方文书资料,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值得一提的是,《龙泉司法档案选编》在保持档案原貌的前提下,对全部档案重新梳理,并精选案卷、编制索引、撰写提要,清晰地类聚起散布于不同卷宗中的各类文书,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整理,将典型性、完整性的史料直接提供给研究者,以其科学性和规范性成为地方档案整理与出版的典范。凭借这批丰富的司法档案史料,史学界和法学界展开了诸多专题性的研究,从而推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史的研究,同时也为文献学、语言学、古文书学的研究提供了新论题和新方向。


82.jpg

  10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400年跨时空对话

  入选理由

  2016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作为中英两国历史上的两座文学巨峰,通过对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两位伟人的作品及其时代意义,而且能够促进对两国文学及其历史的共同研究,促进中英两国人民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2016年4月10日,浙江社科理论界在遂昌举行第三届跨界学术峰会,纪念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专家点评

  殷企平(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2016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遂昌再次“牵手”,其意义不可小觑。汤公代表的不仅仅是汤公,莎翁也不只是莎翁,他们都是各自祖国优秀文化的代名词。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若要真正获得道德和智力上的解放,就得寄希望于一种对话原则,即跟他人的世界对话,并“在另一个世界发现自我”,因为“知彼才能知己,知己才能改错,才能获得拯救”。在两位文学巨擘的作品中,都有对社会治理的思考,对未来社会的憧憬。例如,他们都擅长写“梦”,而梦境其实是他们对于社会的想象和思考。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法治很重要,但不能光靠法治,还要用“情”;情感对于凝聚力的形成具有非凡的意义。我国的公共文化建设已经紧锣密鼓,这锣声,这鼓声,假如糅合汤公和莎翁的回声,想必会奏出更美的和声,因为其中含有关于公共文化建设的丰富养料。

标签: 浙江;研究;法治;哲学社会科学;红船精神;特色小镇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701/W0201701232977785438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