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深评丨警惕非法集资进村“坑农”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温宝臣    责任编辑 张韬
2017年05月02日 20:05:36

更多

尽管农民手中有了钱,但其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十分脆弱,一旦掉入非法集资陷阱,有可能陷入贫困,甚至酿成家庭惨剧。因此,防止非法集资坑害农民,需要早预防、早行动,扎紧制度藩篱。

  上周二(4月25日),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向媒体披露,非法集资案和涉案金额近年来首次出现“双降”,前两年案件集中爆发、急剧攀升的势头已经有所遏制。不过,非法集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案件总量仍处于历史高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非法集资呈现“下乡进村”趋势,广大农村已成为不法分子的“猎物”。比如,在非法集资十大高发领域中,农民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其主要包括3类骗术:利用合作社打出合作金融旗号,超范围对外吸收资金,用于转贷赚取利差或将资金用作其他方面牟利等;公开设立银行式的营业网点、大厅或营业柜台,欺骗误导农村群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些投资理财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改头换面,在农村广布熟人业务员,虚构高额回报假象,以吸收资金。

  非法集资之所以向农村不断蔓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农民手中有了闲钱,十分渴望能够“钱生钱”,防病防老,改善家庭生活;其次,广大农村地区是我国金融监管的薄弱地带,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执法力量;再次,部分地区农民缺乏金融常识,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对高回报承诺缺乏免疫力。此外,不法分子借“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等时尚概念从事非法集资活动,十分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

  尽管农民手中有了钱,但其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十分脆弱,一旦掉入非法集资陷阱,有可能陷入贫困,甚至酿成家庭惨剧。因此,防止非法集资坑害农民,需要早预防、早行动,扎紧制度藩篱。

  首先,要补齐监管短板。应尽早出台《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赋予地方政府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行政查处权,解决地方政府有责无权、依据不足、手段缺乏等突出问题。同时,尽可能多地联合政府部门,比如公安、工商、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密织监管网络,消除监管空白。辖区金融监管部门、工商部门等要实时监测本地区金融活动,尤其是对资金流向给予密切关注。

  其次,要补齐农村投资者教育短板。我国部分农村正规金融业渠道不畅,农民不大了解金融知识。不少农民无视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的规律,过度期待投资高收益,却无视高风险。一部分人面对投资损失,诉求和维权行为也容易极端化。这就需要对农民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和教育,弥补其金融知识不足。

  此外,要补齐金融机构服务短板。当前各商业银行均把业务重点放在城区,对于农村地区则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缺乏、成本较高等原因而不愿补点,监管部门应积极推动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下乡进村,使得普惠金融能够覆盖到广大农户,从而挤压非法集资的生存空间。

标签: 非法集资;农民;金融;非法集资活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农村地区;高风险;农村;资金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5/W02017050267617350852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