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有感于哈佛的“中国热”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章念生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7年06月06日 07:33:01
无论是哈佛中国论坛,还是哈佛中国课,“走红”的关键,在于始终聚焦中国,方便人们从古老的东方智慧、现代的商业创新中汲取营养。
原标题:有感于哈佛的“中国热”(域外听风)
“听到中国品牌这4个字,你首先想到什么?”2017年哈佛中国论坛会场,“炉边谈话:中国品牌在美机遇与挑战”开始前,主持人向听众提问。一位留学生亮出了自己的答案:机会。
作为“炉边谈话”嘉宾之一,我不禁为这位听众的机敏和睿智点赞。邀请中美两国政、商、学界精英,聚集上千名来自北美地区的投资商、创业者和学生,共商中国主题,共享独特见解,而且一年比一年红火,哈佛中国论坛的火爆,的确离不开机会二字。
上世纪90年代末,几名哈佛学生创办了《哈佛中国评论》。这本专注于中国的英文杂志,寄望借助哈佛大学的平台,向美国读者介绍真实的转型中国。当时为杂志筹措资金,催生了这一论坛。20年来,从中美关系、中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均衡发展,到一起向前看、谱写中国梦、共担时代责任,每一年的主题,贯穿起中国发展主线,见证着中国发展机遇。
哈佛商学院、查尔斯饭店、哈佛广场……环顾波士顿,到处都在谈论有关中国的话题。创业大赛上,8个团队天马行空般的创意,传递着他们的创业激情;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解读品牌一词中,“品”字所蕴含的人品、产品、品质和品位,浓缩了他艰苦创业的心路历程;ofo创始人戴威讲述共享单车如何从无到有、“骑”到海外,凸显了全球化时代把握机遇的无比重要;而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解析,则寄托着对两个大国深入合作的几多期许。不虚此行,干货满满,是不少听众对论坛的共同评价。
场内场外,台上台下,所有人都在这里寻求机会。嘉宾与听众的话语互动、思想碰撞,产生了新的火花,成就了新的机会。谁能想到,20年前的论坛发起者,如今已是两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创刊总编辑,当上了创新梦工厂总裁;首任首席设计师,则已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相信,未来还有更多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在这里思考中国面临的机遇和问题,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点滴贡献。
高质量对话、交流的论坛,不仅成就了其本身,衍生效应也带动哈佛中国课涨了不少人气。校园最大场馆桑德斯剧场,每周两次的中国课几乎场场爆满——有600多人选听了中国历史学教授迈克尔·普鸣的《中国古典伦理和政治理论》课,其受欢迎程度在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中排名第三。令人惊讶的是,近几年这门课的热度一直没有消退。“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对自己未来职业目标进行具体规划,这样的情况在之前是非常少见的。”回顾自己近10年的教学过程,普鸣教授的感受令人深思。
正如美国《大西洋月刊》的评论,“这些中国思想,帮助那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好人,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无论是哈佛中国论坛,还是哈佛中国课,“走红”的关键,在于始终聚焦中国,方便人们从古老的东方智慧、现代的商业创新中汲取营养。这或许有助于看清这个复杂而又多变的世界,真正抓住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
标签: 哈佛;中国;听众;哈佛大学;中国发展;中国品牌;机遇;创始人;哈佛中国论坛;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