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整治校园贷:社会提倡的不等于校园适合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周俊生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7月19日 20:04:00

更多

大学应该切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来维护大学的正常教学秩序,不让这类害人的校园贷来误导、坑害自己的学生。

  近几年,关于校园贷在大学校园所造成的各种恶性事件,时常有所听闻。大学生因为背上沉重债务而跳楼自杀的有之,被胁迫在网上公开裸照的有之,在校园里向同学实施诈骗走上犯罪道路的有之,更多的是因此身心健康受到损伤,学业受影响。这类恶性事件不仅让周围学生感到极大的不安,也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针对校园贷存在的种种乱象,中国银监会、教育部和人社部在6月下发通知,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且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为杜绝校园贷欺诈、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等行为,未经银行业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监管部门的这一通知虽然来得迟了点,但毕竟算是为终结校园贷在大学校园里作祟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在这之后的一个来月,兴盛一时的校园贷逐渐冷却了下来。

  但是,有媒体调查后发现,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严令下,仍有一些网贷平台顶风作案,从以前直接贷现金给大学生,改头换面做起了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的生意,鼓励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这种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与以前的校园贷并无本质区别,如果任其蔓延,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校园贷就将死灰复燃,再次对大学生造成危害。

  前几年校园贷在学校的泛滥,是金融监管不够严格的一个结果,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以后,各种小规模的网贷机构乘虚而入,将年轻的大学生当作业务发展重点。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本身就不应该成为金融机构发展信贷业务的重点目标。一些机构盯上他们,看上的只是他们涉世不深,利用他们的幼稚向他们推销高利贷,再辅以不正当方式催债来实现暴利。

  需要指出的是,校园贷之所以能够在大学校园里兴盛一时,也与学校疏忽管理有一定关系。一些网贷机构到大学推销校园贷时,打出的旗号是支持大学生创业,这使得学校放松了警惕。其实,大学生中即使有人能够创业,也只是个别情况,他们的资金需求可以申请商业贷款,当然商业银行会对他们进行较为严格的审核。这种审核看似为了维护银行自己的放贷安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可起到维护创业者利益的作用,防止大学生头脑发热背上欠债包袱。

  对于更多的大学生来说,校园贷不过满足了他们购买奢侈用品,甚至在同学中请一次客、摆一次阔的需要,与创业并没有什么关系。大学本是莘莘学子求学的地方,应该保持安静的环境,社会上允许的甚至是提倡的,未必适合大学生。在这方面,大学应该加强管理,不让这类害人的校园贷来误导、坑害自己的学生。

  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由于金融在社会上的渗透性极强,要做好金融监管工作,单靠监管部门是不够的,更需要社会各个部门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校园贷被叫停以后,改头换面的非法信贷仍然在向大学生抛出诱饵,这既要求监管部门强化对市场的检查,也对大学提出了管理要求。大学应当对学生进行量入为出的消费观教育,帮助他们抵制各种非法信贷的诱惑,顺利完成学业。

标签: 校园;大学生;大学校园;监管部门;金融监管;大学;高利贷;还款;信贷;银行业监管部门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7/W02017071957873308688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