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潮评丨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吴晓华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7月19日 20:04:18
不同文明要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就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文明交流中增进了解、在文明共存中增强互信,在文明互鉴中共存共荣,为实现共赢共享、促进世界的大融合、大繁荣而共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这一论述指出了不同文明之间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以谋求共同发展的相处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当今纷繁复杂之世界,差异性、多样性是其本来样貌,不论是否认同,各种事物依然按照它各自所是的样子客观存在着。物有不同,就会有矛盾。如何对待矛盾,庄子云:“和之以天倪”,即让每一种事物按其本然的样子存在、以其自身的方式成其所是、安其所安。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模式、不同价值观念等虽有种种差异,却无优劣、高下、贵贱之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由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都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每一种文明因其独特而成就了人类灿烂多彩的世界文明,若以统一的标准使之齐同、强之所难,则物极必反。因而,要求同存异,平等地对待和尊重他者,而不是以自为优、以他为劣,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他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和而不同,允许各国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和而不同”,强调差异性、多样性的统一,要求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求“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晏婴说:“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只有将各种不同的食物调和才能烹制出美羹,以各种不同的音符配合才能谱写出美妙的乐章。“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将不同的事物协调在一起,才能达至“和”之目的,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和”之实现,要求各种文明交流互鉴,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交流。唐朝唐玄奘去印度取经,促进了中印之间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繁荣与发展。宋元时期的“中学西传”将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科学技术传播到欧洲,培根说:“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明清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将中国的礼乐文明传播到了世界。近代的西学东渐在哲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化学、医学等诸多领域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说明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丰富,人类文明因互鉴而多彩。
由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和参与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创造性实践。这一实践,要求加强各文明之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首先,要大胆地“走出去”,将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比如,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设立孔子学院。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指出:“西方民族,无论如何格言,如何教理,无可此纯粹道德相比拟者。孔子常说仁义,若使人们实行此种道德,地上就不会有什么战争了。”儒家文化的中和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弘扬儒家伦理、活跃儒商经济,其整体性思维也有助于寻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力;比如,与沿线国家进行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的交流与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其次,要理性地“拿进来”,对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审慎选择、博采众长、择善而从,比如,古希腊文明的批判性思维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利于树立求真创新的价值观。再次,为成功地“走出去”和“拿进来”搭建符合各文明实情的多功能平台,形成与其他文明对话互动机制,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不同文明要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就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文明交流中增进了解、在文明共存中增强互信,在文明互鉴中共存共荣,为实现共赢共享、促进世界的大融合、大繁荣而共同努力。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标签: 文明;交流;发展模式;人类命运;中华文明;习近平;孔子;事物;文明交流;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