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制造”推动供给侧改革:关键是“全球造”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杨海康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07月30日 08:35:12
只要政府提供宽松、宽容、开放的政策环境,企业家的聪明才智得以自由发挥,中国就一定能够在“全球造”中占据与自身经济体量相称的一席之地。
马云在2017天下网商大会上解释互联网制造时说,“以前我们称中国造(Made in China)、印度造(Made in India),以后不会存在纯美国造、中国造,可能是设计是美国的,组装是中国的,卖向全世界的。原来只有大企业可以做这些,今天由于互联网,每个人都可能这样做。”
他还提出“五个全球”概念: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和全球游。他希望搭建一个平台,为此“阿里巴巴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技术力量、数据力量,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移动。”这是谨守本分的明智之举。互联网制造固然与贸易息息相关,但其关键还是“全球造”,而提高制造水平,主要是中国企业自身的任务。
第二次科技革命引发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这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得“世界是平的”由理想变为现实。在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支撑下,全球化、个性化制造方式将取代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定制模式,成为未来工业的主流生产范式。这就是互联网制造依托的宏大技术背景。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就能够参与全球竞争,闯入过去由跨国公司盘踞的领地。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互联网制造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借助信息技术,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使得信息、资本、产品、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更便捷地流动,更合理地配置。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粹主义思潮泛滥,在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受损的部分群体发泄着自己的不满。互联网制造将成为冲抵这股逆流的新生力量。广而言之,一个后发经济体如果不能及进搭上互联网制造这班车,就可能掉入“数字鸿沟”,很难有翻身之日。
互联网制造将改变全球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地位和增值率。然而,它可能首先会使现有价值链的特征更加突出。比如,多年来,国内经济学界和企业界常常抱怨中国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中段,即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环节,而附加值高的两端设计和销售则由外资企业占据。这一分工格局并不会随着互联网制造而自动改变,中国只能凭借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来逐渐摆脱不利地位。
当前,主要工业强国正依托各自的传统优势,不断夯实其产业基石。比如,美国的领先技术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芯片设计、大数据、云计算等)、3D打印、智能硬件(无人驾驶等)、生物(医疗)科技等;德国的强势领域集中在高端装备、机器人、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日本则在高端机器人、精密零部件(包括高端传感器)、新材料等领域具有技术和产业优势。“弯道超车”是可能的,但是,发达国家弃逸绝尘、后发国家瞠乎其后的可能性更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下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创造了“中国奇迹”。但是,在未来互联网制造格局中,中国将处于什么地位,能不能在价值链中上移,完全要靠自己打拼,希望寄托在由“中国制造”转变到“中国创造”之上。在这方面,好消息和坏消息都有。近来,有经济学家研究发现,无论从专利数量或质量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在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成绩喜人。但是,中国创新领域也存在着资源错配,特别是国企获得了过量补贴,而其创新效率低于私有企业。
另外,在中国新经济领域,低端化一哄而上现象比较严重。过去两年,全国各地出台了77项地方性产业发展政策,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机器人园区达40多个,还有大量产业园在筹备中,上规模的机器人企业超过800家。如果这是自负盈亏的企业自主做出的投资决策,纵然未来泡沫破裂,也可能会有“独角兽”企业脱颖而出。但是,如果这种遍地开花是地方政府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或“支柱性产业”的结果,则市场退出将变得很困难,金融风险也会随之上升。
参与互联网制造的中国企业成长的最好途径还是“与狼共舞”。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快电子商务以及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竞争性领域对外资准入限制和股比限制,尽快在全国推行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过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这些开放新举措值得期待。只要政府提供宽松、宽容、开放的政策环境,企业家的聪明才智得以自由发挥,中国就一定能够在“全球造”中占据与自身经济体量相称的一席之地。
标签: 互联网;制造;机器人;中国企业;中国;高端;全球;全球化;信息技术;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