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声音丨大学生新消费呼唤家庭新教育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练洪洋    责任编辑 张萍
2017年08月24日 17:45:55

更多

无论孩子未来穷或达,正确的消费观,都是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明白这一点,家长要绷紧对孩子消费教育这根弦,抓早抓小。

  原标题:大学生新消费呼唤家庭新教育

timg.jpg

  从上世纪80年代背着水壶脸盆去学校报到,到如今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成为大学新生标配。几十年间,中国大学生的“入学装备”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条件提升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但如今大学校园内越发明显的攀比风气也同样引发人们思考。

  从水壶、脸盆到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等,如果手绘一个不同时代的“大学新生标配”图谱,肯定能勾起大家对“匆匆那年”的回忆。要是问,大学生“入学装备”在不断升级换代,物质不断丰富,但新一代大学生比他们的前辈更开心吗?未必。穷有穷的开心,富也可能有富的“烦恼”。

  每到大学开学季,又到大学消费话题炒热时,矛盾、纠结、烦恼……成为大学消费“表情包”。在大学消费议题上,大学生与家长的看法往往大相径庭,大学生普遍抱怨钱不够花,有人还说自己每个月总有几天要“吃土”;家长们则责怪孩子花钱没有计划,有钱就大手大脚,没钱就向父母伸手,得不到满足就怄气。一种结果,各自表述,似乎都有道理,但都未能谈到如何取得共识。

  如今新新人类的消费行为更加新潮、更为多元。玩游戏、玩直播、高端业余爱好等等,都是时下大学生的新消费行为。谈论起大学生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以及新消费等话题,大多数家长叹息之余,都习惯性地把责任推给孩子、学校和社会。认为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不高,而自尊心和虚荣心又较强,所以在消费活动中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完全“无感”;学校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社会上的奢侈之风等也都是诱因。这些固然是成因,但是,家长也应该问自己:孩子乱花钱,我有责任吗?

  答案是肯定的,“养不教,父之过”,孩子出问题,父母肯定有责任,尤其在其成长阶段。孩子消费行为不正确,肯定与家教不足或跑偏有关。有些家长,因为自己念书时家里穷,挨了不少苦,如今“不差钱”了,出于补偿迁移心理,对孩子有求必应;有些家长,本身就有很重的攀比心理,不能容忍自家孩子“输”给别人;有些家长,对孩子要钱,只限于讨价还价式的“平等对话”,但对如何合理花钱缺乏“深入探讨”;有些家长,对消费新领域、孩子新消费行为了解不多,不懂如何指导孩子进行此类消费;有些家长,自己花钱大手大脚、挥霍无度,缺乏“身教”,对孩子的“言传”也就显得空洞无力;有些家长,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学,也狠不下心来让孩子自己赚钱上学……凡此种种,造成家庭教育缺位。

  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什么钱可以消费,对孩子的消费教育也许没那么紧迫,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这方面的家庭教育就越发显得重要,不能长期缺位。尤其是对孩子的新消费行为,家庭教育要及时跟上,否则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必须提醒的是,别等到孩子上了大学,才想起对孩子进行消费教育。从孩子学会消费、进行新消费行为时,父母就要有意识地给孩子上消费教育课,让他们懂得金钱的意义、价值;厘清炫耀性消费、奢侈消费等不理性行为的边界;懂得如何用钱才合乎情理、合乎道义;如何进行新消费,才是有益的……

  无论孩子未来穷或达,正确的消费观,都是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明白这一点,家长要绷紧对孩子消费教育这根弦,抓早抓小。


标签: 孩子;家长;消费;消费行为;大学生;大学消费;消费教育;家庭教育;笔记本电脑;超前消费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8/W0201708244984519948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