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锐评丨对“海归按摩师”少些矮化眼光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杨朝清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7年09月25日 20:10:09

更多

不用成见去看待一个职业,不用偏见看待一个人,不以偏概全,不人云亦云,需要我们理性、平和地去评价,需要我们融入更多“时代感”。

  原标题:《“海归按摩师” 多元化的价值实现要少些污名化》

timg (2).jpg

  “花上百万送女儿去澳大利亚留学,几年学习下来,女儿毕业后居然迷上了按摩。回国后到了一家中医理疗店上班,做起了按摩师,这让我这个当妈的如何见人呀?”9月初,成都一位妈妈看到 “杭州女孩6年花200万留学,回国工作被开2000元底薪”的新闻后,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女儿身上的经历。

  “海归”作为一个身份标签,曾经风光无限;在出国留学越来越大众化的今天,“海归”的符号价值与光环效应逐渐下降。高昂的留学成本与海归薪酬待遇的不尽如人意,这样的期望落差,引发了人们对“出国留学到底值得不值得”的疑问。打破常规的“海归按摩师”成为舆论焦点,显然并不是因为收入低。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污名:对受损身份的管理》一书中,对污名化作了生动的阐述。他认为,将人从“完整的、正常的人”降级到“沾上污点的人,被贬低的人”,被污名化的人被赋予了某种不光彩的色彩。这一切,在“海归按摩师”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精细化的当下,按摩师只是一种正当职业;只不过,长期以来形成的偏见与社会歧视,让人们习惯用一种充满阴暗想象和恶意揣测的“有色眼镜”来看待“按摩师”。依靠劳动和技能在市场中获得回报与激励的按摩师,被先入为主地断定为有失体面和尊严;“不正经”与“不光彩”的帽子一旦戴上,就难以摘下来。

  在这位妈妈以及一些人的眼中,海归与按摩师并不匹配;海归在社会评价和社会分层中处于较高的位置,按摩师在社会评价和社会分层中处于较低的位置。“海归按摩师”不仅没有为家长们赢得“脸面”,反而让家长们觉得“无脸见人”;看到女儿给别人按摩,这位妈妈只有悄悄抹眼泪。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按摩师没有得到足够的价值认同,一些人依然热衷用刻板印象来打量它。

  当许多人将发财、当官和出名作为成功的标准的时候,当人们都趋之若鹜地“往上爬”的时候,那种依靠辛勤劳动和个人兴趣、爱好而获得的平凡生活,却不被认为是成功的。社会评价体系的单一化和成功标准的功利化、世俗化,让“海归按摩师”与一些人的价值观念格格不入。没有与时俱进地实现价值观念重塑与更新,“慢了一拍”的他们,难免会用“老眼光”来看待年轻人的“不走寻常路”。

  畅通社会流动渠道,让价值实现的路径多元化,年轻人才有更多追求“真我”的机会。不用成见去看待一个职业,不用偏见看待一个人,不以偏概全,不人云亦云,需要我们理性、平和地去评价,需要我们融入更多“时代感”。说到底,一个越包容、越多元的社会,越有生机与活力。

标签: 按摩师;海归;污名;女儿;妈妈;出国留学;多元化;中医理疗;回国;偏见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