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丨救命药,不能总喊“救命”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陈进红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7年11月22日 14:18:15
廉价救命药频喊“救命” ,这次总理发话了。近日,李克强总理对媒体报道“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进口药一瓶超千元”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 。
廉价救命药频喊“救命”,这次总理发话了。近日,李克强总理对媒体报道“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进口药一瓶超千元”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李克强在批示中还说,“白血病患儿缺药将使这些家庭雪上加霜,要将心比心。”
此前,有媒体连篇报道称,“巯嘌呤片”这一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必备药,在全国多地形成“药荒”,一些地方甚至连续5个月出现断货。全国6家有资质药企有3家停产多年,尚有3家在近两年停产或暂时停产。媒体报道,由于药物奇缺,国产巯嘌呤片以前仅40元一瓶,如今被炒到148元还很难买到。
“救命药”事关患者生命安危,无论如何都不该是紧缺品。但事实上,巯嘌呤片不是个案。近几年,抢救凝血障碍的鱼精蛋白、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特效药溴吡斯的明片、儿童肿瘤常用药平阳霉素等廉价救命药不时传出断货消息。
新一轮医改已经进入攻坚期,为何廉价救命药仍在喊“救命”?一些廉价救命药,由于需求量少、生产成本高,导致厂家生产不积极,这是造成短缺的主要原因。但原料市场价格走高、原有的医保招投标和政策限价制度影响之外,医院、医生、医药中间商、药厂等多个环节的各自利益诉求都是造成廉价药危机的因素。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需强调其作为公共品的属性。廉价救命药是医疗保障也是医疗良心。但对于企业来讲,逐利是商家本性,我们不能一味要求企业为“社会效益”做亏本买卖。对于救命药来说,不仅需要尊重市场规律,更需要强化政府兜底责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府有所作为,在医疗保障的制度设计上,给廉价救命药留出充足的制度保障空间,在补贴政策上让廉价药生产不仅要有高补贴,还要有好制度保证研发生产。
同时,廉价救命药出现断货不能一味归咎于低价,还跟药品本身的特点有关。比如这次巯嘌呤片断供,巯嘌呤片因为其特殊的药理作用,需要在独立的生产车间生产,浙江浙北药业在新建车间阶段内暂时停止了该品种的生产。
这是信息不对称的局部失灵,亦是市场与政府调节之手的失灵。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十分必要。从国外应对药品短缺的经验做法来看,政府都以不同形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介入干预。比如专门建立开放的药品短缺信息平台,使药品短缺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医院、患者等)都可以及时在平台上发布和获取信息;建立开放的药品监测系统网络平台,要求药品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零售企业在平台上定期报告各自药品价格和库存等等。
事实上,为了拯救廉价药,我国在这方面相关制度设计一直在跟进。今年6月27日,国家卫计委等9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为呼吁多年的廉价救命药的消失或给出解决之道。
药品短缺涉及到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单凭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多个职能部门强化政策统筹,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模式,才能让救命药的供应保障从应急的特事特办,转变为常态化的特事特办。
标签: 救命药;短缺;廉价药;廉价救命药;嘌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