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丨生存和生态不是“单选题”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郑欣璐 包存宽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1月02日 20: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渴望天蓝、地绿、水清、城靓、路畅的人居环境,而且期待健康、绿色、优质、便捷的环境产品和环境服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渴望天蓝、地绿、水清、城靓、路畅的人居环境,而且期待健康、绿色、优质、便捷的环境产品和环境服务。这意味着新时代的环境治理思路需要进行转变。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生态良好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主张;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之一,我国社会逐步树立生态文明的新观念,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环境治理思路根据人民需求提升而作出的新应对和大转变。
新时代,自然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存和生态、温饱和环保不再是一个不可兼得的“单选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作为良好生态环境的直接受益者和享用者,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人人都可以平等消费、共同享用生态环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坚持绿色发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当然,环境治理在守住底线的同时,还必须正视人民的新需求。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生态环境问题说到底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的,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的具体体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是发展质量改善的标识。因此,以协调发展、充分发展来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环保行动。
标签: 环境治理;新时代;生态文明;环境产品;底线;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