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锐评丨帮扶好村医,打通医疗“最后一公里”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1月20日 09:04:43

更多

让名医成为民医、让村医成为名医,让资源更为普惠,好医生在身边、好医技在基层,那么,“病有良医”的美好愿景,起码不至于总是霸榜在两会的“操心事”排行之上。

timg (2).jpeg

  2018年1月18日,平安好医生联合《胡润百富》发布首届中国好医生榜,来自全国的近6000位优秀医生上榜,同时,平安好医生宣布启动面向1万名村医的“乡村好医生帮扶计划”,以“名医+村医”模式,改善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现状、推动乡村医疗服务和人才建设升级。(1月19日《新闻晨报》)

  生老病死,求医问药是刚需。“一颗百治百病的板蓝根”也好,“一罐延寿10%的凉茶也罢”——话题飞扬的背后,是健康素养与医技服务的真纠结。横亘在“看病难”症结之上的,仍是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城乡医疗资源二元割据的客观现实。

  犹记得2016年,一张“医院内人山人海求医图”刷爆朋友圈。一时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网友调侃为“全球最大医院”。有记录可追溯的是,该院曾经最高的日门诊量为21685人次;在堪比春运的患者里,比如有家属是这样说的,“俺妈的心脏有问题,我不想在县里治疗。”

  村医不够、名医不足,医疗版图自然就形成洼地效应。在一些大城市,“求医经济学”甚至成为地方GDP的重要支撑。

  当然,这些年的医疗改革也进步昭然。2017年5月,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发表了医疗质量和可及性全球排名。其研究显示,自1990年至2015年,我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指数由49.5提升至74.2(全球平均53.7),排名从110位提高到第六十位,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三位。此外有数据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省域内就诊率平均达到93%,县域内就诊率平均达到82.7%。

  不过,抽象数字和具象感受之间,或许还存在一些鸿沟。好在,顶层设计与民情民意之间的共识,越发清晰,越发相向:比如早在2016年,中国便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着力推动在医疗卫生领域提供“公平可及”和“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医疗资源分布与教育资源一样,很容易出现马太效应。大医院肠肥脑满,小诊所风雨飘摇;大教授津贴补助不断,村医们工资微薄还可能断粮。于此背景之下,平安好医生的“中国好医生榜”,聚合全国最优秀的名医资源,为老百姓提供终生就医指南。而面向1万名村医的“乡村好医生帮扶计划”,包括向边远贫困乡村投放1000个智慧诊所,发布村医版APP帮助乡村医生实现远程AI问诊和辅诊,进行名医直播教学、远程培训和线下结对子的一对一帮扶,虽然未必能面面俱到,但终究会像“马云乡村教师计划”一样,扎扎实实普惠了最需要帮助的村医群体、农民群体,扎扎实实去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更重要的是,它旨在唤醒一种认知层面的共识:公共资源在无法照顾到所有基层医疗短板的时候,互联网医疗企业更应该在此间多有作为、充分发挥自身技术、服务和产品优势,送热添暖。

  让名医成为民医、让村医成为名医,让资源更为普惠,好医生在身边、好医技在基层,那么,“病有良医”的美好愿景,起码不至于总是霸榜在两会的“操心事”排行之上。类似于平安好医生的中国好医生榜和乡村好医生帮扶计划等,帮扶村医、关切痛点,对患者和医改来说,自然多多益善

标签: 医生;名医;平安;乡村;城乡医疗;医疗质量;医生帮扶计划;乡村医疗;医生榜;胡润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