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要回归“三农”本源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责任编辑
杜博
2018年02月13日 19:39:55
服务乡村振兴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天职和本分,从方向上来讲,就是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相结合,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扩大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农村金融要姓农、为农、惠农,与农民同壮大,与农业同发展,与农村共繁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要有咬定“农”字不放松、扎根乡村不动摇的决心,坚守支农支小的战略定力。
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依然不足。无论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占比,还是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占比等指标,都与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农村的经济活动在整个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匹配。可以说,金融仍是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的一个突出短板。目前,主要金融机构在农村依然呈现出资金净流出态势。
另一方面,农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金融。目前,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大量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需要改善,有大批的农机装备需要换代升级,有广泛的农村流通、加工业需要发展。随着农业规模经营加快,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现在返乡下乡创业的人数已达700多万,从事乡村旅游的劳动力已达850万,其金融意识不断增强、需求更加旺盛。
金融机构以往为何对“三农”热情不够?毋庸讳言,主要因为金融有金融的规律,农村有农村的特点。农业投资一般具有周期长、回收慢、利润薄的固有特点,有信息不对称、自然风险大、市场波动多等不利因素,所以一般的金融机构都担心农村金融投入风险大,不敢进去;或是成本高,不愿意进去。因而,贷款难、融资贵、保险少、上市小就成为农民和农村干部普遍面临的问题。
针对以上痛点,多部门将金融支农作为重点工作,采取了积极措施。一行三会、财政部等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差异化的金融监管政策,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国家在部分地区先后开展了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抵押融资试点。财政直接注资用3年时间建成了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省份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农业银行、邮储银行设立了三农事业部,大型商业银行设立了普惠金融部。可以说,近年来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明显提升。
应当看到,现在农村对金融的吸引力比过去增强了,其投资价值正被社会重新认识。如今,资本、技术、信息等现代要素都在农业领域加快融合,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已经成为“三农”的主旋律,农村商机无限。不少金融机构已经认识到,“三农”领域是金融大显身手的广阔空间。
服务乡村振兴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天职和本分,从方向上来讲,就是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相结合,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扩大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具体来说,农村金融机构要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和产品类型,建立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要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让农村消费者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服务;要加快乡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的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标签: 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服务;乡村;金融;农业农村;三农;农村金融改革;振兴;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