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年味没变淡,当以包容之心看待年俗返本开新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胡欣红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2月15日 09:04:19

更多

在新旧年俗的交互之中,年味儿并没有变淡,而是返本开新,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文明了。

  原标题:年味没变淡,当以包容之心看待年俗返本开新

395.jpg

  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贴春联(68.4%)和拜年(52.5%)是人们春节期间参与度最高的两个传统文化活动。62.1%的受访者近些年对参加春节传统文化活动更有兴趣了,青年群体的兴趣度(66.8%)明显高于36周岁及以上的中老年群体(47.8%)。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历经漫长而复杂的时空演变,已沉淀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然而,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国人过年的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年俗式微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多人都纷纷发出“年味儿淡了”“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感叹。
  过年真的越来越没有意思了吗?年味儿到底是“变淡”了,还只是“变样”了?新旧年俗交融的过程中,传统年俗及与之相应的传统文化难道真的会越来越弱,直至无处寻觅?
  在公众的印象中,中老年人无疑比青年人怀旧。如果说说年味儿真的“变淡”了,自然应该在青年人身上体现得更明显。因此,青年比中老年对春节传统文化活动更感兴趣的调查结果,极大地颠覆了人们的“常识”。
  年味儿“变淡”或许多虑了,但传统年俗如何做到“现代化”,同样值得好好做文章,62.6%的受访者希望能结合地方特色举办春节传统文化活动,很大程度上道出了民众的心声。
  在“互联网+”时代,“抢红包”之类的新年俗固然业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新潮流,但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年俗也同样滋润着神州大地,真正被淘汰的往往是那些烙有贫穷、饥饿的记忆,或者落后保守的习俗。
  这样的“变迁”,不正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吗?在新旧年俗的交互之中,年味儿并没有变淡,而是返本开新,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文明了。这既有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有民众对具有美好文化内涵的传统年俗发自内心的真切回味怀念,还有春节“年俗”本身,因其承载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有着极强的更新能力和顽强鲜活的生命力……
  民俗不仅传承传统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作为民俗重头戏的年俗,更不是静止和一成不变的,它还映射着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习惯的变迁。
  万变不离其宗。新年俗跟传统年俗并非是完全的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变”的是形式,“不变”的则是喜庆团圆的永恒内涵。怀念过去的年味是人之常情,当然不是错,但无视甚至排斥否定年味的新变化,无疑有思想僵化守旧之嫌。身处转型时期,我们更应当怀着多元包容的心态审视年味的变迁。

标签: 春节传统;文化活动;传统文化;受访者;文化;中老年群体;新年俗;青年群体;变迁;旧年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802/W02018021529742164568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