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何鼎鼎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2月27日 11:51:19
增强教师获得感,能稳定并优化教师队伍,将促进中国教育的均等化发展,也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抓手。
原标题:“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快开学了,老师在哪?”一度是压在不少偏远地区校长心头的巨石。去年还有报道,在浙江这样的发达省份,也出现了中小学教师“辞职潮”。教师招不来、来了留不下,教育就会地动山摇。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从破解发展瓶颈入手,为“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出了不少真招实招。
所谓真招实招,除了一以贯之强化教师的荣誉评价机制,更是要下大力气构建一套回报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酬待遇机制。这也是广大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比如,这份改革意见“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第一次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国家公职人员”地位,同时也提出要“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以工资长效联动机制,为教师薪资水平建立了看得见的参照系,也为地方教育财政划定了必须刚性兑付的“硬任务”。
这样的改革也意味着:教育财政支出的增量,正从投硬件、投学生,向投教师延伸;正从聚焦落后偏远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向全国扩大。早在2015年,中央深改组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强调“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而这一次,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强调“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到明确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在深化,改革旨在普遍提升教师的职业尊荣感,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之基。
增强教师获得感,能稳定并优化教师队伍,也将促进中国教育的均等化发展。因为地区发展差距,这些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出台禁止性文件,比如防止东部高校到中西部挖人;因为城镇化进程加剧,乡村教师进县城、县城名师去省城的情况更加普遍;因为教育市场化加速,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培训机构的待遇出现了较大落差。光有“堵”,无法真正阻止“孔雀东南飞”;光喊“人才保卫战”、口惠而实不至,辞职潮还是难以避免。在所有的改革中,提升教师地位待遇是绕不过去的一招,对于避免人才虹吸效应、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守住公立教育质量线,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长远来看,教师地位待遇直接影响社会评价,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抓手。时间指针回拨30年,教师一度是中国社会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优秀人才甚至顶尖人才都会争相报考师范,这构成了今天中国基础教育世界领先的人才基础,也是我们正在享受的教育红利。但即便如此,今天全社会对优质教育(教师)资源依然焦虑。如何为下一代培养传道授业解惑的园丁,是事关百年的大计。只有不断增强教师获得感,重塑教师职业尊荣感,才能源源不断吸引优秀青年报考师范院校,从根本上实现优质师资的供给。
“教育是最好的投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对教师的投入。千百年来,尊师重教在中国拥有最深厚的民意基础,这正是本轮改革的坚实底座。当然,教育财政的蛋糕并非无限大,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分类施策。以教师地位待遇的改革为抓手,培养一批教师、补充一批教师、激活一批教师、调配一批教师,我们就可以为下一代储备更多更优质的“灵魂工程师”。
标签: 教师;教育;中小学教师;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偏远地区;教师地位;乡村教师;待遇;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