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韩庆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强起来”的指导思想
来源:紫光阁网
作者:任海军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8年03月08日 22:46:55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对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以党内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提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围绕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将这一重要思想载入宪法的重要意义,《紫光阁》杂志社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校务委员、副教育长韩庆祥。
记 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逻辑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您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个新时代?
韩庆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程中形成的。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首先要把握其所处的历史方位,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何而来、从何出发、走向何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据:由何而来。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历史思维入手,从“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影响”三方面来理解。
“历史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一个根据。“历史性成就”,既指“经过长期努力”,“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指十八大以后这“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些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具体体现在十九大报告第一部分所讲的“十个方面”。
“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二个根据。这种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到国际,实现了全方位的整体转型升级。在生产力发展上,由注重“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转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在生产关系上,由“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转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国家权力运行方式上,由行政主导转向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更加注重“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社会发展方式上,由相对注重重点突破的非均衡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在国际战略上,由“挑战—回应”转向更加注重“主动谋划—积极作为”。
“历史性影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三个根据。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必然产生历史性影响,其最鲜明、最集中、最根本的影响,体现在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十八大以来,人民的总体需要状况部分地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升级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全、环境的需要;供给状况也部分地发生了质变,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正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推动我国由“欠发展”这一历史方位进入“发展起来”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不是社会主要矛盾在根本性质上的转变,而是社会主要矛盾在形态上所发生的转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从何出发。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三个意味着”,实质上就是讲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第一个意味着,主题是“中华民族”,讲的是中华民族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二个意味着,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了具有理论主体性、理论引领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三个意味着,主题是“中国现代化”,讲的是中国现代化站在了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目标:走向何方。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五个时代”,实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它回答“走向何方”的问题。一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主题是国家,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是人民,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上美好生活。四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是中华民族,目标是实现伟大复兴。五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主题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目标是努力使中国在世界上强大起来,并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记 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您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这种为民情怀?
韩庆祥: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第一,实现民族复兴的落脚点是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本质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第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第三,习近平总书记把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作为执政理念,把人民放在心目中最高的位置。为政之要,在于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量上讲得最多的是人民,关键时候讲得最多的还是人民。2012年11月15日,刚刚就任我们党的总书记的习近平面对中外记者发表演讲,主题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的开篇之作主题是人民,收尾之作主题也是人民。俄罗斯记者采访习近平主席时问:你的执政理念是什么?习近平主席明确回答:“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第四,“以人民为中心”可凝练概括为:把人民当作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共创”发展成果;把人民当作目的,坚持共同富裕道路,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把人民根本利益当作尺度,坚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共同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记者:十八届中央政治局曾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您当时作为专家进行了讲解。您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哪些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韩庆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特别注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来分析解决治国理政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比如,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思维,分析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合理性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问题;运用辩证思维,分析解决实现中国梦问题中的一些重大关系,分析解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关系问题,分析解决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大关系问题;运用战略思维,分析解决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意义问题,分析解决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意义;运用创新思维,思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运用底线思维直面并力求破解“四种危险”,且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首先把破解“四种危险”并使自身硬作为治国理政的突破口,运用底线思维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强调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记 者:您如何理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的重大意义?
韩庆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就是实现“强起来”的指导思想,其理论意义在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新的飞跃,创新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意义在于它是关于我国发展起来后如何从大国成为强国的行动指南;世界意义在于它为解决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贡献了中国理论和中国方案。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对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之后,全党全国人民就要将之作为我们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长期坚持、认真落实。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人民;宪法;思维;中国;治国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