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锐评丨核心技术时代,法律当罚出抄袭者的耻感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4月28日 16:42:44

更多

核心技术时代,原创的智慧和独家的思维,都该有体面的尊严和荣光。

timg (1).jpg

  据北京法院网官方微信公众号“京法网事”披露,因余征(于正)拒绝履行法院判决中“向陈喆(琼瑶)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义务,陈喆依法申请强制执行。北京市第三中级法院4月26日对此案进行强制执行,在《法制日报》上刊登判决主要内容,所需费用由余征承担。(4月27日澎湃新闻网)

  2018年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被强制执行”的这份判决书,大概既彰显了法律规则的刚度,亦喟叹着创作生态之诡谲。

  于正《宫锁连城》部分情节涉嫌抄袭《梅花烙》,在2014年的剧作圈里早是舆情喧嚣的大事。彼时,琼瑶在微博发表给当时的广电总局的公开信中,呼吁停播并拒绝收看;再然后,2015年4月28日,琼瑶正式起诉于正侵权。官司板上钉钉,公道早在人心。不过,似乎谁也奈何不了“拒绝执行”啊。“京法网事”详细介绍了法院的执行过程,其间的跌宕多姿,堪比寻找MH370航班般千难万难。败诉数年而拒不道歉,看起来这是“个人问题”,但如果放到当下文艺创作的语境中来,怕还并非孤本一例。

  同样值得说道的,还有两个经典的案例:一是去年2月,11位网络小说原创作家状告《锦绣未央》原著作者周静(笔名秦简)和当当网一案,在朝阳法院进行了证据交换。这场维权整整持续了四五年,前后牵扯百来位小说作者、编剧和网友。只是时至今日,仍因“工作量大”而未有定论。二是很多年之前,青年作家庄羽以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抄袭自己的作品《圈里圈外》为由,起诉作者郭敬明、春风文艺出版社及销售商北京图书大厦。判决生效了,抄袭者却似乎更是盆满钵满了。

  高调叫嚣而死不改悔的话语权,竟然比法院的正义判决还要响亮,说实话,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很多年后依然叫人意难平。《锦绣未央》迟滞的判决,更是让原创者维权深感耗不起这个成本。

  前不久,自媒体人六神磊磊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文章,控诉“周冲的影像声色”等多个自媒体大号以“洗稿”的方式“变相剽窃”自己的原创作品,而周冲则第二天在微信上公开否认抄袭和所谓“洗稿”。此事一地鸡毛,最终竟不了了之。略显尴尬的是,我国现有的著作权法原则上似乎只保护原作品的表达方式,而疏于保护情节思想。据说在万能的淘宝,甚至有网店公开售卖洗稿软件套餐。

  一款爆文,一本小说,整个“易容术”就可以变成自己的去发家致富、扬名立万,如果这种明规则没有倾家荡产与声名狼藉的罚单同时伺候着,不抄白不抄、抄了也白抄的“后来者”还会有什么痛感和耻感呢?当我们喟叹中国电视剧烂片如云、好编剧奇缺的时候,当我们感叹学术研究浮躁成风、好论文凤毛麟角的时候,是不是该反思法治环境对于原创的尊重和保护力度、市场环境对于版权的捍卫和认知层级?

  核心技术时代,原创的智慧和独家的思维,都该有体面的尊严和荣光。《法制日报》刊登判决内容还不够,司法当罚出作奸犯科者对公平正义的敬畏。换句话说,抄袭者连句歉意都没有,胜诉的意义恐怕也就止步于底线的法理了。

标签: 陈喆;琼瑶;法院;原创;法网;核心技术;北京法院;未央;喟叹;北京市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