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时评丨新技术进课堂应以服务教学为宗旨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莉    责任编辑 张萍
2018年05月21日 10:15:00

更多

随着科技的日渐发达,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所以有必要回归到教育与技术的哲学关系层面去思考。技术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文化形式,它的终极价值正在于人的自由。技术的最终目的价值一定要指向教育的本真,遵循教育的逻辑,以创造自由思考的教育环境为前提,以培养自由、全面和充分发展的人为根本旨归。

  原标题:新技术进课堂应以服务教学为宗旨

timg (17).jpg

  据报道,近日,某地有中学试行“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通过教室内安装组合摄像头,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和动作,对学生阅读、书写、听讲、起立、举手和趴桌子6种行为赋予不同的分值,结合学生高兴、反感、难过、害怕、惊讶、愤怒和中性7种面部表情,经大数据分析计算出课堂实时考勤数据、课堂专注度偏离分析、课堂行为记录等,从而让老师能够根据孩子的听课状态调整课程,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进。此举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支持与反对声各半。笔者认为,面部识别系统已经广泛运用到身份认证、智能交通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新技术的出现代表了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又一种新的探索。对待新技术,不必有“狼来了”式的恐慌,也不宜“唯技术至上”,而需要引导规范,使技术服务教育。

  在引进新技术进入课堂时,有几个问题需要加以关注。首先是学生的隐私权保障问题。根据我国法律关于隐私权的规定来看,教室是集体场所,具有公共场所的性质,但是教室有别于医院、广场等一般公共场所,也不同于学校的操场和走廊等全开放空间,教室具有相对私密性,其开放性只属于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和学生。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如何保障教师和学生的隐私权,如何安全使用和储存监控数据资料,都要进行规范。

  其次是技术的应用问题。新技术设计初衷是时时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改进教学。但是,如果把系统结果异化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一种方式,那么在摄像头监控下的教学很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拘谨的教学、一种“作秀”式的教学。教师为了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可能会降低教学难度,减少学生“困惑”表情产生;甚至为了取悦学生,增加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段子”,博取“掌声”。

  再有就是教育的规训与自由问题。教师的教学本应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相互尊重和融洽的,教育环境也应该是自由和充满信任的。面部识别技术一旦走进学校、监控课堂,学生的身体、时间不仅被规训着,甚至连注意力、一举一动、喜怒哀乐也将被纳入监控范畴。长期生活学习在这种不信任环境所带来的逆反心理,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影响。

  随着科技的日渐发达,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所以有必要回归到教育与技术的哲学关系层面去思考。技术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文化形式,它的终极价值正在于人的自由。技术的最终目的价值一定要指向教育的本真,遵循教育的逻辑,以创造自由思考的教育环境为前提,以培养自由、全面和充分发展的人为根本旨归。

  【作者:高莉,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讲师】


标签: 课堂;宗旨;学生;教学;隐私权;教室;教师;摄像头;教学内容;教育环境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805/W0201805212930556088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