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深评丨为子“求优”,求不来真优秀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美娟 宋威 刘元通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8年07月11日 07:57:21

更多

让孩子在风雨中历练,激发面对挫折的勇气,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现实中,一些小学老师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在孩子参加考核时,有家长会要求老师打“人情分”,把良改成优。如何看待“让老师通融一下”的教育现象?

7.jpg

  挫折是人生必修课

  现实中,一些家长总想给孩子提供最丰富的物质条件、最舒适的生活环境、最优越的教育资源,为此费尽心思,为孩子求优、为孩子圆谎、为孩子拉票……总之,不让孩子的心理有一点挫折和委屈,不允许孩子成长的道路有一点崎岖和坎坷。

  然而,为孩子“求优”,可能让孩子认为优秀是靠人情求来的;为孩子圆谎,会让孩子以为犯错不需要负责任;给孩子拉票,或许让孩子对人脉关系的作用产生误解。如果路路有捷径、事事能庇护,谁还会脚踏实地朝着梦想努力呢?可以说,经历挫折、克服困难是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如果连一个良好都不能接受,那怎么去面对未来的风雨?过分关照会妨碍孩子个人能力和独立意识的萌生;过度呵护则容易让孩子不思进取,消解奋斗的意义。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导航路线,但不能保证道路畅通无阻。让孩子在风雨中历练,激发面对挫折的勇气,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李美娟 

  帮助孩子认识自我

  我是一个妈妈,也给孩子讨过优,对此深有体会。有次学校举办亲子运动会,很多孩子都得到了一块奖牌,我家宝宝却没有。受不了他委屈失落的眼神,我以鼓励孩子为名,跑去跟老师要了一块。在短暂的惊喜过后,宝宝却认真地告诉我,其实没有奖牌也没关系,只要下次表现好,老师自己会主动给的。惊讶之余,我才懂得,原来孩子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求“全优”的家长可能和我一样,或是为了给孩子信心,或是为了增加择校实力,或是为了面子好看,习惯打着爱的旗号冲在孩子前面,帮他们求情、为他们铺路。殊不知,这些行为不利于培养孩子承受失败的勇气,可能阻碍他们茁壮成长,甚至遮住了发现真善美的眼睛。

  其实,孩子才是成长的主角,他们既有选择的权利,也有受挫折的必要,更需要不断修正、知错而改。家长的作用是“陪”而不是“替”,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汲取缺憾带来的成长养分,才能助力他们赢得“全优”的人生。

  ——@宋威 

  评价机制应更全面

  给不给优,看似是家长的面子问题,其实也有升学方面的考量。在不少学校的招生章程里,要求学生提供全科成绩单。如果某门功课出现“良好”或“合格”,相比较“全优”的同龄人,就可能与梦想学府失之交臂。因此,家长也就难免未雨绸缪,追求一份完美的成绩单,仿佛只有成绩单上全优,升学才能无忧。

  很多家长求优,实则也是无奈的违心之举。针对这一现象,不妨多问几个问题。是不是有的学校存在只看纸面成绩的招生导向?“优秀”标签能否真正反映孩子的综合素质?怎样才能探索出更加灵活有效的考核方式?将这些问号一一拉直,才是消除求优这类现象的治本之策。

  基础教育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升学机制要更灵活,老师评价要更全面,家长辅导要更理性。倘若单纯以分数论英雄,以全优择生源,势必就会陷入教育功利化的误区,不仅制造焦虑,更贻误成长。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教育模式,丰富教育资源,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刘元通 

标签: 孩子;老师;挫折;必修课;家长;人生;人情;家长会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807/W02018071127899559798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