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暖评丨公共政策更要有民生温度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李勤余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8年07月06日 17:02:38

更多

一项把夫妻倒逼至假离婚的公共政策,仍然值得商榷。即使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也应该在政策制定中将人性化放在首要位置。

timg.jpg

  “假离婚”,作为一种投机取巧的手段,历来受到公众的非议。可这一回,面对最近石家庄市裕华区婚姻登记处“扎堆”离婚的现象,人们竟一时哑口无言。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石家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执行“幼升小”政策时要求:父母和孩子3个人的户口必须在一处才能上片内学校,否则只能接受调剂。换言之,父母中不能有一方户口不在招生片区。为了让孩子在片内入学,部分一方户口没在片内的夫妻,只能无奈地选择假离婚。

  和利用假离婚买房,赚取经济利益不同,孩子的升学是普天之下所有家庭的刚需,可谓至关紧要的民生问题。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以折腾万千家庭为代价,无论如何是不合情,也不合理的。在电脑屏幕前的读者,也许只会将当地夫妻的假离婚引为笑谈,但谁又能切身体会到此事可能给他们带来的无尽麻烦呢?

  细观当地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也有不少学问蕴含其中。文件要求,“适龄儿童、少年户口随父母,且户口和住址符合户籍管理有关要求,即户口、住址和父母的《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规划用途须为住宅)相一致。”针对“随父母”这一概念,各方又给出了不一样的解释。部分学校认定,要入学,必须满足“子女与父母双方户口在一处”。而教育局方面又有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的政策没有写这么细,只写着‘随父母’,从来没有说户口一定要随父母双方。”

  两者的不同,就是直接入学和接受调剂之别。对于当地家庭而言,很难说哪一种入学方式更好。或许可以如此推测,当地教育局之所以将入学条件模棱两可化,正是为了预留一定的空间,以防入学情况失控。至于到底是随父母双方,还是单方,完全取决于报名人数的多寡。如此一来,当地有关部门也就掌握了招生工作的主动权。可是,不知政策制定者在拍板之前,是否充分考虑了当地家庭的实际处境?

  当然,当地教育部门也能用充分的理由为自己寻求辩解。比如,教育资源紧缺,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到满足所有家庭的需求。但是,一项把夫妻倒逼至假离婚的公共政策,仍然值得商榷。即使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也应该在政策制定中将人性化放在首要位置。早在2016年2月,教育部就曾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择校冲突强烈的地方,更具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这一措施,客观上可以防止假离婚等离奇情况的出现。与其在政策中大玩文字游戏,不如踏踏实实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孩子入学,要学习的人生第一课就是诚信。不知,目睹父母假离婚的同学,会在心灵上受到怎样的冲击?当地教育局应尽快亡羊补牢,为孩子们多增添一些便捷的入学途径吧。

标签: 假离婚;父母;户口;入学;孩子;夫妻;政策;哑口无言;教育主管部门;婚姻登记处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7/W02018070657846347934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