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暖评丨手机怎能成为留守儿童“心灵寄托”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王研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8年07月29日 08:08:08

更多

留守儿童的心灵寄托不该是冰冷冷的手机,而应该是外出父母以及亲朋好友对他们美好的期望。

  原标题:手机怎能成为留守儿童“心灵寄托”

timg.jpg

  “谈起游戏,他可以马上放下笔,开始玩游戏。”在90后大学生农村支教老师苏叶的眼中,这是她所认识的小新,“小新学习挺好的,也挺用功,但我觉得他爱游戏胜过了爱学习。”小新今年11岁,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高楼镇一个小山村,弟弟比他小5岁。村里大人外出打工的很多,小新的小伙伴中很多人都是留守儿童。

  现在的农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下镰刀、锄头,扛起行囊走进繁华的大都市,加入外来务工大军。农村劳动力的外出,让本该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的心灵寄托在哪?是整天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吗?当然不是,因为毕竟他们之间隔着两代人,代沟在所难免。那什么才是留守儿童的心灵寄托?

  在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农村的留守儿童把手机当成了他们唯一的心灵寄托。各种游戏、游戏里的英雄、英雄皮肤,这群孩子们如数家珍,甚至“谈起游戏,他可以马上放下笔,开始玩游戏。”可想而知,留守儿童对手机的依赖性有多大,笔者想说,孩子可以使用手机,但是手机怎能成为留守儿童的心灵寄托?

  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方便和孩子联系,于是给孩子买智能手机,希望可以通过手机联络感情,以免时间长不见面产生生疏。但是孩子却禁不住手机里游戏的诱惑,这样一来不仅不会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反而会越来越疏远。孩子岁数尚小、三观未成,在没有家长监护的情况下玩手机,很有可能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或被其中不良信息所影响,最终影响孩子的一生。

  留守儿童玩手机“泛滥成灾”已经不是个案,而是很多地方存在的共性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外出务工的家长还需抽出时间定期回家探望孩子,多一些关心和陪伴,取代手机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二是家长可以把手机作为奖励,当孩子表现好时,让孩子在家长的监护下使用手机;三是父母在家时,自觉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减少不必要的网络使用时间,树立榜样的作用。

  留守儿童的心灵寄托不该是冰冷冷的手机,而应该是外出父母以及亲朋好友对他们美好的期望。

标签: 留守儿童;手机;游戏;孩子;外出;父母;大学生农村;支教老师;青年报;心灵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807/W02018072885200178625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