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环球时报:当今育龄夫妇决不是民族繁衍史上最痛苦一代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8年08月21日 10:40:40

更多

今天的育龄夫妇们决不会是中华民族繁衍史上最为痛苦的一代,这个国家也决不能让他们成为那样的一代。他们既要创造国家全面进步的各种辉煌,又要实现优生优育,确保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原标题:生二孩,段子手没有说的实话

1.jpg

  生育问题成为舆论场上的持续热点,两名南京大学教授不合时宜地发表奇葩观点,提出通过从老百姓当中筹钱建立鼓励生育的基金,遭到舆论猛轰。生育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与各种民生问题息息相通,学者就这个问题说话,也需客观理性,切忌信口开河。

  需要指出,互联网上围绕生育问题的各种情绪非常复杂,它们有些是对过去的计划生育有意见,有些是对当前养育孩子艰难的抱怨,还有一些是从别的问题蔓延过来的其他不满。

  客观说,计划生育政策在上世纪80年代全面推开时,对抑制中国总人口的急剧膨胀,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正面作用,是当时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后来人口形势发生变化,国家于2013年开始调整,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舆论中存在这种调整“做晚了”的争议。

  对中国人口政策今天所做的调整,恐怕要至少十年以后才能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就今天的中国人口形势来说,老龄化的趋势是明显甚至严重的,但说中国的人口问题已经处在“危机”中,需要像当年推行一胎制那样反过来推动所有家庭生二胎,这不是国家的判断和政策。

  互联网上有很多“强迫生二胎”的段子,那是互联网文化逮住一个热门话题的爆发式消费。城市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是当年计划生育的第一波主战线,我们从没有听说今天那些机构中有哪一家反过来做生二胎动员的。

  中国调整人口是一个必然渐进的过程,人口政策的杠杆正在建立起来。二孩的全面放开已经有一定效果,如果这个效果还不足以带来形势的扭转,那么完全放开生育的政策就势在必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也将跟进。

  舆论真正抱怨最多的是养二孩难,在中国大城市里,这是实情。到了这里,生育问题成为地地道道的民生问题。过去的中国城市里,家庭消费围绕一个孩子进行,市场也针对这样的家庭消费结构形成社会服务体系。中国小孩子的消费是上升最快的,大城市里甚至中小学生假期出国夏令营等高消费也在迅速蔓延,孩子教育的攀比成为大量家庭的难以承受之重。

  养一个孩子都难,两个孩子让年轻家庭望而生畏。我们想说的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而这个路,既有社会整个体系根据多子家庭的需求进行再组织,国家增加相关投入,完善福利体系,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也包括普通人对养育孩子的观念进行调整。没有搞过计划生育的社会,普通人家养两三个、甚至养更多孩子都能过得去,今后的中国也一定能让多子家庭有份宽裕程度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正常生活,让孩子们受到不低于今天的平均教育和福利保障。

  话说回来,养育孩子的壮年人,在哪个社会、哪个时代都是社会承重最大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不同时期有着各自的不容易。社会要多支持、鼓励处在这个阶段的人群。同时,处在这个阶段的人群自己也要坚强,应更多展现给社会乐观,而非牢骚满腹。

  今天的育龄夫妇们决不会是中华民族繁衍史上最为痛苦的一代,这个国家也决不能让他们成为那样的一代。他们既要创造国家全面进步的各种辉煌,又要实现优生优育,确保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多消除一些他们的烦恼,就是增加整个国家的动力。

  生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喜事,让这样的喜事少被种种担忧干扰,是这个国家应当也有力量承担起来的责任。

标签: 生育;段子;民生问题;舆论;生二孩;实话;孩子;南京大学;奇葩;中国人口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808/W02018082135022722508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