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避免过细过死、重物轻人 让经费为创造性活动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冯华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8年08月23日 08:37:57

更多

​​坚持不懈深化改革、抓好改革落实,才能一步步破除束缚科研活动的“繁文缛节”,走好改革“最后一公里”。

  原标题:让经费为创造性活动服务(一线视角)

1.png

  科研经费是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前不久,和几所高校的科研人员座谈时了解到,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释放科研红利。比如“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限”“提高间接费用比重,加大绩效激励力度”等,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更加灵活,深受广大科研人员欢迎。

  为确保科研经费的使用规范高效,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无疑是必要的。但科研活动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科研项目无法完全做到实施与预算的“严丝合缝”。过于死板和严格的管理约束,势必导致科研人员在预算、报销等方面损耗大量时间和精力。一些科研人员反映,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在一些地方和高校仍然存在“过细过死”“重物轻人”等问题。

  以理工类普遍需要的化学试剂为例,某高校自己的采购流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提交申请后,登录到财务系统中导入科研项目号,获批后等待供应商响应;第二步,供应商响应后付款,这时是预付款,填写好代付款单,负责人、学院领导逐一签字、盖章后找财务部门预支款项;第三步,货品发货、验收、入库后,供应商把发票寄过来,再填报销单子,负责人、学院领导逐一签字,再拿到财务部门报销,完成付款。

  其实,对于科研项目预算调剂权,中央文件曾明确提出,在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些科目的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某些地方慢了半拍,有些是由于技术因素限制,填报“都在统一的财务系统中,软件表格都是固定的”,所以调剂自主难以实现。很多项目承担单位,主观上也不愿放松对预算调剂的限制。把“打酱油的钱”用来“买醋”,如果出了问题,监管责任很难回避。科研管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却不能因此而以拖待变。必须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抓好改革落实,根据实际一步步破除束缚科研活动的“繁文缛节”,制定更为灵活而又权责共担的经费管理办法,才能走好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2.jpg

  科学研究的主体是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应坚持以人为中心,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尊重人也意味着尊重科研活动规律,让科研人员能按照科研的实际进展按需花钱、自主使用。对于不同的科研项目,要制定个性化和综合化的项目管理方式,切忌在经费管理上实行“一刀切”。

  为科研经费管理“松绑”之所以遇到中梗阻,其中一个原因也在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健全。尤其需要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这是实现经费自主灵活与责任约束相得益彰的关键所在,应加快消除责任不清造成的改革不作为问题。由于科研活动的周期较长,可以重点探索事后监管的管理规范,对任何钻漏洞、挪用侵占科研经费的人员,予以严惩、列入黑名单,严守科研经费使用的“红线”。各级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也要加快制定实施细则,让科研经费改革的好政策落到实处。

标签: 科研经费;科研人员;经费;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预算;科研项目;项目承担单位;供应商;服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808/W02018082329432816223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