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破流量迷信,需要更多质量攻坚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彦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12月07日 12:06:23
如果电影创作者拿不出真正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再怎样宣誓“摒弃流量”,也无法挽回观众的心。
中小成本电影《无名之辈》火了。上映21天票房近七亿元,没有流量明星出演的它,口碑上力压同期好莱坞出品,市场上把几部欧美大片甩在身后。
拆解它的成功要素,无非“好故事+好表演”的恒定模型。一个能观照到小人物生活状态、能触达普通人心的好本子,一群视表演为事业、愿全身心投入塑造角色的好演员,是任意好电影的底子和里子。《无名之辈》在低调里闯关、强敌中突围,拿得出手的便是“质量”二字。
可喜的是,近来的中国电影市场,纯粹为质量买单的比重日渐提升。
《无名之辈》里,一直贴着“戏红人不红”标签的任素汐悄然走红;《我不是药神》中被喊“黄毛”的章宇,终于被观众记住了姓名;再往前,《红海行动》唯一的女兵蒋璐霞,有了闪闪发光的时刻;《你好疯子》里一人分饰七角、五分钟长镜头一气呵成的万茜,也彻底从小众火到了大众。
观众记住一位位“质量小生”“质量花旦”的同时,也善待、奖励了这些守住品质生命线的作品。国庆档,豪华阵容如《影》反应平平,知名团队与话剧IP合成的《李茶的姑妈》差评不断,反倒是不被看好的《无双》凭精巧的结构、准确的表演获得观众青睐。暑期档亦然,被期待良久的姜文作品无法让人满意,豪掷千金的《阿修罗》更以口碑惨败仓皇逃离,反而《我不是药神》凭口碑一骑绝尘。
“流量明星+大IP”的商业爆款公式已失效,一方面得益于观众的成长。随着艺术普及、国门敞开,观众的看片数和阅片种类逐年递增,审美水准连年提升。如今的中国观众不再单纯为题材、阵容或话题买单。相比“众星云集”“视效震撼”“爆笑连连”等噱头,真精彩的故事、真走心的表演,更令他们动容。这种成长和成熟的直接体现是,真正的好内容不会再轻易被忽略、留遗憾、成小众,而劣质内容想投机取巧、“赚一票就走”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也必须注意到,要彻底破除流量迷信,还需要更多质量上的攻坚。随着电影拍摄过程不断被解密,电影视效被“去魅”,观众不再是表演的外行人。更甚至,随着智能手机软件层出不穷,他们不再甘心“只做旁观者”。前有给录音配图像的“小咖秀”,后有随时随地录像加特效的抖音,无论是把好友做成表情包,还是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剪辑的大戏,这些都表明:一个“人人可当导演”的视频时代已经到来。如果电影创作者拿不出真正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再怎样宣誓“摒弃流量”,也无法挽回观众的心。
关于《无名之辈》的逆袭,各界评价里,有句话被反复提及:“好演员的春天来了,好电影的春天也来了。”应该看到,好演员、好作品被善待,验证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真言。但“两个春天”的降临,“破除流量迷信”只是必要不充分条件,中国电影本身的质量攻坚仍须臾不可放松。
中国电影市场一年超过16亿人次的观众,不愿纵容圈钱,不会错过佳作,但也不鼓励平庸。
标签: 无名之辈;口碑;观众;成本电影;明星;好莱坞;表演;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