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声音丨用创新为“新国货”铸魂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扶青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12月21日 07:48:02

更多

只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供给体系,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决定了我们不能“等、靠、要”,必须主动出击、主动变革。

timg (1).jpeg

  “双11”“双12”刚过不久,有人从中发现,国产电器、国产服装、国产美妆、国产食品等大受欢迎,订单量成指数级增长。专家分析,“新国货崛起”背后,是用户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度在逐渐提升。

  “新国货崛起”,一个逐渐升温的词汇,不仅凝聚着“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转变,而且见证着“中国质造”向“中国品牌”的迈进。几十年前,当人们提到国产货,往往想到“价廉质差”,似乎总比洋品牌差了那么一点儿。但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刻板印象已经远远不合实情。近年来,热衷于“海淘热”的消费者发现,许多购买回来的产品,和国产的品质差异并没那么大。甚至不少产品剥去洋品牌,里子就是“本地货”。深圳曾有一家做扫地机器人的外贸加工企业,自己搞生产,也给别人代工。但同样的产品,贴上国际品牌标签,价格就飙升数倍,自己卖却无人问津。可见,品牌何其重要。“新国货”的崛起,便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做大做强品牌,扭转以往人们对国货的刻板印象。

  “新国货”的崛起,前提是聚焦消费领域变化,读懂消费者需求。过去一段时间,坊间兴起关于消费升级还是降级的讨论,未免有些流于表象。消费是升级还是降级,不是单纯的比较支出高低,关键在于同样的支出是否能得到更好的品质,或者同样的品质能否花更少的钱。照这个标准来看,有学者提出了“新消费”,指人们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服务。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中国幅员辽阔,要把眼光放长远,客观地看待消费能力差异。不仅要看到城市消费群体的需求,也要看到农村消费群体同样有巨大的增量市场。二是产品有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要知道,消费者有意愿也有能力追求高品质商品,有权利也有资格享受高品质生活,无论是谁,花同样的钱都应该有更好的产品供给。

  聚焦“新消费”,才能创造“新供给”。换言之,只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供给体系,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决定了我们不能“等、靠、要”,必须主动出击、主动变革。首先要有“质量思维”。紧紧牵住标准这个“牛鼻子”,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实现内外销产品“同标同质”,让“中国质造”成为普遍共识。其次,要有“品牌思维”。既要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打造一批过硬的“国产大牌”,也鼓励中小企业奋进,培育值得信赖的“自主品牌”。举个例子,拼多多发布的“新品牌计划”,就是聚焦中小微制造企业成长,通过可视化生产及大数据扶持,帮助更多中小企业打响“新国货”品牌。事实证明,电商平台处在“新消费”前沿,有着敏锐的市场触角,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利器”。

  有数据统计显示,在2018年前三季度,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这说明内需的市场巨大,中国经济的底气十足。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向“中国质造”靠拢,向“中国品牌”迈进,将创新镌刻进产品的灵魂,用好口碑吸引消费者。

标签: 品牌;国货;崛起;新国货崛起;供给;中国质造;订单量;新国货;消费;新消费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