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单人学校的坚守,感动与无奈并存

来源:红网
作者:高永维    责任编辑 金晨
2016年05月28日 09:42:00

更多

福建永泰县塘前乡芋坑小学只有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学生兰新荣8岁,上2年级;老师吴志光57岁,有着35年教龄的他在这所单人校已执教7年。

  福建永泰县塘前乡芋坑小学只有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学生兰新荣8岁,上2年级;老师吴志光57岁,有着35年教龄的他在这所单人校已执教7年。兰新荣的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务工,平常靠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照顾,村外的学校条件虽然好些,但离家有9公里,因为没人接送,他只能在村里的小学就读。为了这位学生,当地教育部门保留了这所学校。(5月27日新华社)    

  一所学校,一名学生,一位老师,这样的学校很特殊,但这样的特殊让人感动。正如永泰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所言:“乡村小学不管多偏僻,条件多艰苦,只要有一个学生,这所学校就不能撤。”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温暖人心,单人学校的坚守是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对学生和教育负责的一种情怀。    

  学校只剩下了一名学生,按理说与其他学校合并也并无不妥,只是这样一来学校离家肯定就远了,学生上学就会成为问题,甚至可能会因此导致辍学。为了一名学生,为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单人校被保留下来,老师选择默默坚守,可能这样会比并校产生更多的费用,但是即便就是如此,这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的决定,也应该被充分肯定,也肯定会赢得群众的赞许。    

  但是,单人校除了让人感动之外,其实也透着淡淡的无奈。乡村学校的孩子越来越少,无非就是跟着父母进了城,单人校的出现其实是乡村“衰落”的缩影,而单人校里唯一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进城的。我们不否认单人校里任课教师的水平,甚至一对一的教学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但是当一所偌大的学校里只有一名学生,他(她)没有玩伴、没有嬉闹的对象,这样的童年会是快乐的吗?我们也相信一老一少能够做到既是师生也是伙伴,可是玩伴真的是师长能够代替的吗?    

  教育部门能够照顾到每一名学生,能够确保接受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可爱的人民教师能够一直坚守,这份担当和负责让人感动。可是孩子在单人校里求学成长,这样的环境未必会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这只不过是无奈的权宜之计。单单是一个福建省永泰县,单人校的数量就达到19所,那全国又有多少呢,这些孩子们都是快乐的吗?    

  化解单人校的无奈,并非没有办法,但是任重道远。从短期来说,单人校肯定不能撤,必须要保证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从中期来说,单人校多位于偏僻艰苦的地方,可以考虑对村民进行整体移民,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从长期来说,则要使农村重新兴盛起来,让村民在村里实现就业创业,让农村留得住人气,这样学校里也会书声朗朗。 

 

标签: 孩子;学校;坚守;教育;就业创业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