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面临高考,撕书有理但决不意味撕书万岁

来源:红网
作者:甄青霜    责任编辑 陈斌
2016年05月29日 10:36:00

更多

高考减压绝不止撕书这一种方式,应以更理智的行为来迎接这场人生至关重要的“战役”,这也是对自己过往努力的最大尊重。

  随着高考的临近,不少高中校园已经开启了“人工降雪”模式。即将走向考场的高三学生们在教学楼前将废旧试卷以及书页洒下,并大呼“高考加油”,借此来释放压力。对此,有人觉得这仅仅是一种情绪宣泄方式,无可厚非。但也有人指责,这是对知识的不尊重,而且给校园保洁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这些年来,即将进入考场的学生撕书已经成了高考前的一项“仪式”。在忙着站队之前,不妨先来看看学生们撕的究竟是什么?实际上,大部分撕的并不是人们主观意义上认为的教科书,而是写过的各种试卷。这些试卷在高考前夕已失去价值,所以撕也无妨。至于保洁问题,很多高三学生在撕完书后会自行打扫,学校也有专门的包干分区。只要学生自身能做好垃圾的后续处理,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见,完全没有必要妖魔化高考前撕书这一行为。但在撕书的背后,却有更多值得思考的意味。

  撕书,撕的仅仅是书吗?是“恨”。应试教育早已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不仅关乎教育制度,也关乎教育态度。货币是经济社会的一般等价物,人们追名逐利,却很少有人毫不掩饰地高呼金钱至上;分数是教育行业的一般“等价物”,而大部分的家长老师却是堂而皇之地告诉每一个学生“分数至上”。为了更高的分数,为了更好的升学率,学生们被迫接受填鸭式的教育。他们没有可供选择的A、B、C、D,能做的,只是从0的起跑线开始,跑的越远越好,最好是能从100米比赛的起点跑到10000米的终点,从而赢得老师家长的欢心与掌声。

  而在经受了十多年寒窗苦读后,终于可以摆脱被禁锢、被束缚的岁月,自然要挥洒一下青春,放肆一把。这一场“六月飞雪”,一为表达自己的“冤屈”,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三为抒发临近解放的痛快,来向高中时代做个告别。

  撕书有理,撕书无罪。面对人生中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宣泄心中的压力、焦虑与无助可以理解。但这决不意味着撕书万岁。撕书算不上一个理智的行为。古人讲求“勿弃字纸”,字纸,代表的是文化,是智慧。敬惜字纸,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尊重。除此之外,学生们也应该承担在公共场所的责任意识,不给环境造成负担,不给别人造成麻烦。高三党们可以把有用的书籍转赠给学弟学妹,实现资源的循环;或者自己留存下来,成为记忆里难忘的见证。对于已经失去价值的试卷,可以由学校统一回收。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也应该掌握合理排解压力的能力。高考减压绝不止撕书这一种方式,应以更理智的行为来迎接这场人生至关重要的“战役”,这也是对自己过往努力的最大尊重。许多年后翻开泛黄的书卷,带着笑或是很沉默的就着青春的回忆下酒,岂不比那年那月撕碎心中的愤懑更为快哉?

标签: 高考;撕书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