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别对“最讨厌字体和故事”习惯性差评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责任编辑 金晨
2016年06月10日 09:15:00

更多

同时也借此呼吁阅卷老师们,本着对考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别让网上流传的“最讨厌字体和故事”左右了阅卷动作,对每一份试卷,不管它的卖相和面子多么可憎,还是要多看看它的里子和肌里,特别是让那些另辟蹊径而又富有思想内涵的个性作文脱颖而出。

  高考之前,网上热传“最令阅卷老师讨厌的几种字体”。分别是:远距离的恋爱式、黑蚂蚁的飞行式、深坑寻幽式、卑微的木柴式、蓝色颤抖式。与此同时,总结“阅卷老师最讨厌的10个名人故事”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据称,屈原、文天祥、刘翔、乔布斯等名人的套路故事让阅卷老师“深恶痛绝”。

  高考已经结束,阅卷就要开始。高考之前热传的“阅卷老师最讨厌字体和故事”,到了验证是否属实的时刻。以高考现场为区隔,之前的传闻,可以提醒考生“引以为戒,最好不要越雷池”,之后的传闻存在,则有必要告知下阅卷老师,“听了也就听了,千万不要引为圭臬,更不要习惯性差评”。

  “最讨厌字体“的出台,其实颇有应试教育的味道。以考试作尺子衡量学生的学习和写字没有太大问题,但过了就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还是希望阅卷老师不要因“最讨厌字体”的所谓考试攻略,而认为“不雅观的字体”就该得低分,甚至不假思索地给差评,这样很容易错失有真知灼见立意深远的个性作文。众所周知,高考阅卷压力大时间紧,“最讨厌字体”很容易误导阅卷老师,特别是阅卷经验不丰富的年轻教师“见讨厌字体而条件反射式地给低分”,高考选拔性考试的本意很容易被这种懒惰化默契消解。

  “最讨厌名人故事”总结得很有道理,它直接指向部分懒惰学生的套路写作。这种提法可以提醒教师和学生扩大阅读面引用多元化的故事背景。但也要看到,凡事没有绝对。如果有学生的确阅读面不广故事积累不够丰富,但在实践生活中的确有真见卓识,甚至从刘翔乔布斯这些公众耳熟能详的故事中解读出与众不同的内容。正所谓用旧酒瓶装新酒,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正是高考考核本意。如果阅卷老师一看到文天祥、屈原就反感,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又在老调重弹”,有可能会错过“平中见险”“独辟蹊径”的个性文章。

  “最讨厌字体和故事”的出炉,当然有其合理因素,但毕竟是考试攻略,考试攻略的本质是迎合应试教育的功利性诉求。它的合理性是建立在当前工厂流水线的阅卷方式之上,如果阅卷时间更加充裕,审核流程更加严格,“最讨厌字体和故事”就会失去“合理基础”。所以笔者认为,还是要在当前工厂流水线阅卷之外,多一些对文科主观性试题答卷的个性化处理。同时也借此呼吁阅卷老师们,本着对考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别让网上流传的“最讨厌字体和故事”左右了阅卷动作,对每一份试卷,不管它的卖相和面子多么可憎,还是要多看看它的里子和肌里,特别是让那些另辟蹊径而又富有思想内涵的个性作文脱颖而出。

  文/程振伟

标签: 高考;学生;应试教育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