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高路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16日 08:51:00

更多

整整三年,南京市一小学三年级某班的家长们都在为一件事忧心不已,孩子班里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把同班同学打得头破血流。课堂上随意地吵闹、跳绳、跳舞……该班级45名家长联名要求昊昊(化名)换班或转学。

  整整三年,南京市一小学三年级某班的家长们都在为一件事忧心不已,孩子班里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把同班同学打得头破血流;课堂上随意地吵闹、跳绳、跳舞……该班级45名家长联名要求昊昊(化名)换班或转学。6月14日当天,在距期末考试还有9天的时间,该班级一半多学生集体缺课,以示抗议。

  昊昊的“捣乱”到了什么程度,新闻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作为旁观者,我们很容易分清是非,大道理谁都懂,但作为当事人,就不那么好处理了。事实上,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想过也试过各种办法,但收效甚微。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未到无可奈何的地步,家长不会采用这么极端的做法。我们非常理解这些家长的心情,但不认同这样的做法。正像校长说的那样,挤走了一个,又来一个怎么办?把他挤到别的班去,别的班就容得下他?再接着挤?一直挤到社会上去?可是社会又往哪挤呢?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也都有改正错误的权利。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人生甚至还未起步,他不应该被贴上背负一生的标签。

  让好孩子更好,让所谓的坏孩子变好,这本来就是教育应有之义。每个问题孩子的产生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教育的责任是充当成长领路人的角色,动不动放弃,其实放弃的是自己的责任。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就讲述了教育的这种朴素的愿望。一个都不能少,也许有点理想化,但教育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南京的这所学校为这个班级配备了全校最资深的教师,校长亲自代课、为了孩子数次落泪,连书记都跑去跟班,一举一动都体现出了教育者的担当和责任心。可并不是所有的熊孩子都能碰到这样一个好老师好校长的。一些熊孩子也许只是调皮一些,结果被冷落忽视以致迷失了自己;有些是家庭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却被当成了孩子的问题,受到粗暴的对待;有些拒绝和排斥补得回来,有些也许永远也补不回来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身处一个社会之中,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来选择跟谁在一起、不跟谁在一起的,我们没法选择同学,没法选择邻居,大家都得有宽容之心。今天拒绝了一名熊孩子,未来可能就得面对一个不合格的公民;今天在他心中埋下了歧视和冷漠的种子,未来就可能在他的人生中长出仇恨的毒草。校长徐瑾之所以拒绝家长们的要求,不是在逃避问题,恰恰是为了解决问题。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太多这样的反面例子,才让大家看到了南京这所学校的可贵之处。

  这样一所学校让人动容,但这样处理的方式是否科学是否专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一群无助的家长,还有焦头烂额的学校,三年换了四个班主任,伤了一群同学,气走了一堆老师,学校有限的资源经不起折腾,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经不起破坏。对于这样的孩子的教育未必是普通学校所擅长的,孩子怪癖的行为背后真的只是调皮那么简单吗?有没有心理问题?有没有行为障碍的问题?这些问题光靠苦口婆心的教育是无法解决的,需要专业的介入,也需要用特殊教育的方式化解。帮助这样一个群体也不是一所学校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

标签: 孩子;学校;教育;老师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