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喜见“阿尔法狗”入题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张 烁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23日 13:34:00

更多

高考结束,被称为“小高考”的各高校自主招生火热跟进。所谓“阿尔法狗”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今年3月对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

  高考结束,被称为“小高考”的各高校自主招生火热跟进。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今年考题颇多新意,“阿尔法狗” “网约车”“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题目登上“大雅之堂”。所谓“阿尔法狗”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今年3月对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对于考生而言,如果兴趣不够广泛,整天埋在教科书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在此次考试中,一定会被 “狗”咬伤,会“撞车”“翻船”。

  是考察“死记硬背”还是“发散思维”?考题变化的背后,折射出教育理念的变化。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永恒的话题。人们不会忘记,历史上“八股取士”选拔出的只能是“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因为指挥棒指错了方向,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就只能南辕北辙。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为社会急需专业人才,教育理念偏“专”偏“深”,发展到后来,在高考中形成了深挖洞、搞难题的风气,不但加重了学生负担,更造成知识面的欠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振聋发聩。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潮流,“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通识教育正日渐成为社会共识,“阿尔法狗”之类的题目也就应运而生了。

  今年的高校自主考试题目,正是体现了通识教育的思想。学生们发现,题目不但够“潮”够“新”,学科交叉、考查辨析思维和批判精神成为一大特点。很多题目不是单科知识能够回答的,往往既有物理学知识,又有化学知识,还有数学和生物学的知识,可以考查学生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敏感度、对课外知识的关注度,进而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多年来,学生唯“标准答案”马首是瞻,如同戴着镣铐跳舞。在“标准答案”面前,课堂教学沦为固化思维的“生产线”,学生任何不同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与生俱来的求异思维与能力会逐渐消退,再聪慧的学生也被训练成机械答题的“能手”,创新能力又怎能形成?今年自主招生的很多题目中,只要考生能够自圆其说,就能得到考官的青睐。在很多考场,为了避免“见分不见人”,考官还为考生量身打造试题,希望能通过一场有温度的考试,让学生展示出一个分数之外的、真正的自我。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70多年前,龚自珍曾发出这样的疾呼。在现行招生体制下,高考录取仍然是主渠道,自主招生就是为了改变“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论”带来的不确定性,选拔符合高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优秀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

  改革始终在路上。尽管现在自主招生考题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开放的题目,越来越“不拘一格”的选拔标准,给培养、选拔人才带来了新的可能和希望。我们深知,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从一道道考题做起,从教育理念的一点点变化做起,就能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创新的种子,以期在今后开出七彩的鲜花。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23日 18 版)

  

标签: 考题;学生;教育理念;培养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606/W02016062353977817920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