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公租房异化为人才公寓是权力任性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晏庆盛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27日 15:11:00

更多

2013年,河南新郑市出台规定,第一学历必须为国家统招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人才,才有资格申请公租房。

  2013年,河南新郑市出台规定,第一学历必须为国家统招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人才,才有资格申请公租房。两年多来,有很多人被这个门槛挡在门外,“我们单位有十几个人刚参加工作,都没房住,其中不少是研究生学历,就因为第一学历是大专,被公租房拒之门外,这不是典型的第一学历歧视吗?”面对群众的质疑,新郑市法制办、人才办坚持认为该政策并无不妥之处。

  该政策果真没有不妥之处吗?这得从什么是公租房说起。公租房是指“专门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出租的保障性住房,是国家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保障性住房主要有三种: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面向最低收入群体,公租房面向中低收入群体,两者都是租赁性质的,经济适用房则是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有产权住房。2010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重要举措。”该《指导意见》对公租房的供应范围和对象也作出了明确规定,那就是以“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作为唯一的申请资格标准。

  很显然,公租房是为收入较低的人群提供的保障性住房,而不是为具有某种学历的人才提供的奖励性住房。新郑市出台的规定,将申请公租房的“收入标准”置换成“学历标准”,明显违反了国家政策,歪曲了公租房的性质,偏离了发展公租房的本义。作为最该懂法律、懂政策的部门,新郑市法制办居然说他们对该政策进行了审查,没有发现与国家政策相抵触的地方,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少城市都建有人才公寓。对于什么是“人才”,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入居人才公寓,各地可设置一定的学历门槛。但是,公租房是公租房,人才公寓是人才公寓,两者性质不同,供应范围不同,保障对象不同,不能混为一谈——申请人才公寓的门槛是学历,申请公租房的门槛则是收入,如果设置门槛后仍然僧多粥少、供不应求,就应通过抽签、摇号等方式公平分配,而不是另行设置一个不合理、不相关的门槛。

  实际上,即便是人才公寓的申请标准,也不该将第一学历作为硬杠杠。我们假设学历是衡量人才的标准,那么,一个全日制本科毕业的人是人才,难道一个上过大专、最终研究生毕业的人反倒不是人才?这是不是“第一学历歧视”姑且不论,但这样的门槛荒唐而且无理,恐怕是显而易见的。

  公租房异化为人才公寓,既是权力任性的表现,也反映了公共福利政策应该优先保障谁的问题。给人才一定的优惠待遇似乎无可厚非,但具有较高学历的人,收入总体上不会太差,他们面临的住房困难,总比中低收入群体要好一些。作为地方政府,应当优先保障最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大力发展廉租房、公租房,而不该反其道而行之,减损困难群体本该享受的政策福利。毕竟,“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更重要,更能体现公共政策的温情与公正。


标签: 公租房;人才公寓;学历;门槛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606/W0201606276095560696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