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敬老补贴如何帮助老年人理性出行?

来源:深圳新闻网
作者:徐冰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27日 15:16:00

更多

敬老补贴如何帮助老年人理性出行?正因为钱已经装进了兜里,成了自己的钱,他们反而会精心计算自己乘车的成本与收益,该乘车的就乘车,没必要乘车的,也就不乘车了。

  因为许多老年人都持有可以免费乘坐公交的“敬老卡”,因此在许多大城市,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老年人与青壮年围绕交通资源的“较劲”,使得很多人如鲠在喉。

  从一般情理而言,老年人应该坐着,青壮年应该站着,并且即便青壮年原本坐着,见了老年人上车,也最好是主动起身让座。如果这是在出行并不太拥挤的低谷期,想必没有人会过多计较。但假如这是在出行高峰期,便很可能就会出现不愉快的枝节。最常见的,无外乎青壮年因为没有及时让座给老年人而遭受道德指责。

  上述情况绝非鲜见。但平心而论,上班赶时间挤成相片,下班忙了一天“累成狗”,显然不宜因为占据了道德高地,就有资格对青壮年随意加以指责。问题是,此种情况虽然并不少见,却一直是各说各的理,一直没见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但上海市最近的一项措施,有可能为这种矛盾提供解决之道。据上海媒体报道,自6月26日0时起,上海“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制度便停止,70岁以上沪籍老年人乘坐公交和轨道交通均需买票。

  很显然,此种措施的原理所出就是“经济杠杆”。因为老年人是对价格最为敏感的群体,价格稍微出现风吹草动,就会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相对明显的影响。前几天看到北京的一个段子,说是一个老年人拿着免费乘车的老年卡,从西五环跑到东五环去买了两根黄瓜然后又回到西五环。如果北京也开始实行上海的这个政策,我估计这个老年人绝对不会这么个干法。

  上海这么做,是否意味着对老年人乘车就不再优惠了呢?也不是。上海这项措施的根据是,上海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将按照年龄分为5档,对老年人发放包括交通等方面的津贴,钱直接打入具有银行卡功能的“上海敬老卡”中。正是由此,上海老年人持“敬老卡”免费乘车制度才宣布停止。可见,绝对不是不再乘车敬老了,而是敬老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坦率说,这样的变化好得很!

  上海措施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将很有可能对老年人的理性出行,形成巨大的促进。原来免费乘车制度下,根据上海巴士集团的数据,老年人出行占比2015年已高达10.6%。而不再免费之后,预计2016年度老人出行客运量将下降60%。下降这么大是说老年人不再出行了吗?当然不是,而是现在出行要掂量掂量了。原来说走就走,现在则要算计下值不值了。

  上海措施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补砖头”改为“补人头”,补贴不仅更为精准,而且补贴的效率大为提高。对某个人群和行业施行倾斜优惠政策,常用的办法就是补贴。但是补贴给谁,却一直混乱不堪。最常见的是补给供方,因为补供方最省事。可是,最省事的不仅未必是效率最高的,反而经常是毫无效率的。最近的例子则是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原本指望补贴能够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但没想到,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没有多少提高,“骗补”却大面积铺开。原因就在于,“砖头”找个名目就能拿到补贴,哪里还有心思提高技术。

  而如果“补人头”也就是补给买车人的话,即便很容易能拿到补贴,他也会货比三家,把钱花到刀刃上,于是也就很自然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提升。

  可以想见,上海那些每个月按时拿到津贴的老年人,绝不会因为钱已到手就随意乘车。正因为钱已经装进了兜里,成了自己的钱,他们反而会精心计算自己乘车的成本与收益,该乘车的就乘车,没必要乘车的,也就不乘车了。

标签: 老年人;乘车;上海;补贴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