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居高声自远 何必争状元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王玉宝    责任编辑 金斌
2016年07月05日 08:00:00

更多

异化的掐尖战,以数倍于正常竞争的资源消耗,满足的只是极少数名校近乎畸形的教育政绩索求,对各自教育水准的提升并无实质意义。

  当前,高考考生纷纷填报志愿,录取已经开始。去年北大清华一段互揭老底的“口水战”,将白热化的招生“掐尖战”公之于众。然而,这未能阻碍今年新一轮“掐尖战”如期上演。

  据报道,在浙江,理科最高分张振宇查分当天下午,清华、北大招生老师先后上门;文科最高分王至纯查分后,北大招生老师即与其展开“讨论”。在河北,衡水中学一举拿下该省文理科最高分,北大清华凌晨将两考生接至北京。在安徽,理科最高分无为中学孙勇“在清华老师的见证下”查分,当场被带往北京进行3天考察,自此“电话无法接通”。

  平心而论,好的生源是大学现有的实力反映,也影响大学未来的实力走向。因此,正常的招生竞争无可厚非。但当前中国高考招生中存在的“掐尖”现象,就其手段方式、资源投入和激烈程度而言,已经超出正常招生竞争,有异化倾向,实际满足的只是北大、清华等极个别名校近乎畸形的教育政绩索求,于社会的高等教育提升,乃至这两所学校自身办学水准的提升并无实质意义。

  “掐尖”掐的到底是什么?所谓“状元”必有其不凡之处,但第一名与第十名数分之差,究竟能有怎样的实质性差异?“状元”争夺战,被冠以注重生源的美名,实际看中的还是“状元”背后的象征性意义。

  但是,另一方面,就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竞争格局,以及各名校所占资源而言,所谓“状元”若要出国,早有定论,若留国内,多半也跑不出北大清华的“手掌”。北大清华之外,谁与争锋?就是说,北大清华两校招生部门其实不必“大打出手”,大家谈笑风生,就能瓜分所谓“状元”。但现在,大家抢红了眼,上手段,玩失踪、大投入,搞乱了招生秩序,引发了社会非议,但结果还不是不分上下?掐与不掐,两校生源质量究竟又有何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名校为何还要煞费苦心?这说明,其对高分考生的追求已丧失理性,不惜“投入产出比”的严重失衡,对高分区考生“寸土必争”。这背后只能是一种异化的教育政绩观在作祟。一方面,内部的招生政绩评判体制已经形成了追逐“状元”的必然土壤。另一方面,名校也习惯了将所谓“状元”作为一种包裹自己的虚假光环,作为向社会乃至教育主管部门展示的政绩。

  这恰恰是悲哀所在。因为,作为大学特别是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不可能不清楚所谓“状元”对教育质量提升实质性意义有几何,但他们仍然沉浸其中,这无异于给社会灌了一碗“迷魂汤”。大学是社会的理性力量代表、价值观向导,连他们都落入所谓“状元”的畸形追逐,社会焉能不受误导,唯分数马首是瞻的改变又谈何容易?这即便不是大学精神的丧失,也起码是大学精神的滑落。

  名校占有的是社会资源,很大一部分来自纳税人。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应被畸形教育政绩观所绑架,使用无度。而那些陷入家庭困境的考生,那些因招生环节不规范而徘徊迷茫的考生,无疑更值得招生学校投以关注。

标签: 高考;高考状元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