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绑架”消费的不是手机而是“优惠”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王军荣    责任编辑 陈斌
2016年07月09日 09:17:00

更多

消费者是理性的,商家更是理性的,既然大家不约而同选择网上支付,又有大量的“优惠”等着,我们就不必用“绑架”来发牢骚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网上支付,享受网上“优惠”,这也是当下生活的一大特色,且用且快乐吧。

  出门看电影,和朋友外出聚餐,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养成线上购买、线下消费的习惯正所谓“钱包可以不带,手机不能不带”。限时秒杀、闪惠买单……花样繁多的消费优惠集中线上,也让不少年轻人患上了“强迫症”:吃饭前先搜索,买单前先比价。“一旦绑定了银行卡,你的生活习惯也被手机绑定了。”手机不离身的白领小武苦笑。(7月8日《北京日报》)

  购买东西,现金支付,这是以前的消费习惯,在“互联网+”时代,消费习惯也被颠覆了。可以不带钱包,但手机不能不带,因为网上优惠太多了。现金买单成“冤大头”虽然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但却是一种时代发展趋势,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主动去适应,而不是觉得“烦”,也不要有被“绑架”的感觉。其实,“绑架”消费的绝不是手机,因为手机只是工具,而是“优惠”,没有“优惠”,谁又会拿着手机去付款呢?

  从现实来看,网上支付的确是省钱太多。在北京百子湾一家四川串串香店,现金支付需花245元,网上支付满100元减10元,最后花了225元;步行到万达广场看电影,原价110元的《独立日》在线购买花了60元;在北京电视台附近的一家甜点屋买了戚风蛋糕和抹茶拿铁,原价36元,在线买单可以打7折。记者这一路体验下来,手机支付省下80余元。其实,这种体验,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过,网上支付太给力,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绑架”,也是甜蜜蜜的,并不难接受。

  消费优惠集中线上,商家有商家的利益逻辑。既可以节省运营成本,又能成为一种广告方式。况且,各个线上平台争先恐后地烧钱补贴,为了抢夺市场,价格只会变得优惠,打折力度就增强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件好事。价格便宜,谁不喜欢?诚然,在消费群体中,一些消费者对于网上支付程序不太熟悉,可能所费的时间会过长,其实,这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只要多使用几次就会变得熟练了。而老年人群体,使用起来难度不少,不过,时代发展,老年人也应该学会网上支付,这一方面需要老年人主动学习,不要借口年纪大就觉得自己学不会,另一方面年轻人也应该教会老年人使用,针对老年人记不住的特点,可以通过画图的形式教会老年人。在我们的周边,已经有不少老年人网上支付的熟练程度连年轻人都比不上。

  消费者是理性的,商家更是理性的,既然大家不约而同选择网上支付,又有大量的“优惠”等着,我们就不必用“绑架”来发牢骚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网上支付,享受网上“优惠”,这也是当下生活的一大特色,且用且快乐吧。(王军荣)


标签: 手机;消费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