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就是起点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杜 博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7月18日 08:27:12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痛点为起点,才能开启新的万千风景。
2016年中国经济半年报日前出炉,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创史上新高。数字颇为壮观,背后却不全然是乐观。
鉴于投资和出口因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难有显著回暖,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日趋重要。然而,中国制造在质量、创新、品牌等方面的“阿喀琉斯之踵”,极大制约着消费潜力的释放。如何破题?释放消费活力,重点在企业、在产品、在精神。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全球500多种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以餐饮为例,2015年,中国一个国家的消费量就占到百胜全球餐饮营收的52.7%。但尴尬的是,在谈论中国制造时,人们往往联想到“廉价”,不少企业也将“价格低廉”作为竞争优势。但现实中,国人的消费需求正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供求错配问题日益凸显,而质量监管标准低、假冒伪劣产品多、消费环境差等,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意愿。近年来,“李约瑟之谜”在国人纷纷赴日哄抢马桶盖、电饭煲的冲击下愈发急迫地渴求答案。因此,必须彻底告别质次价廉的产品理念,从满足消费需求开始,踏好“强品质”的每一步。
如果说质量是产品的“硬实力”,那么品牌无疑是最大的“软实力”。中国制造还缺乏品牌塑造能力,在中高端消费领域,真正有号召力的品牌不多。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甚至只对国外特定品牌趋之若鹜,要挤进他们心仪的“短名单”,越来越困难。打造品牌绝非朝夕之功,但这正是挑战之所在,也正是做好品牌的内涵之所在。潜心深耕、持之以恒,才能基业长青,而不是在快钱驱动下,琢磨那些赚一票就消失的急功近利产品,这是很多年轻品牌需要跨过的一道坎,相信时间会赋予品牌以荣誉。
消费升级还从根本上呼唤工匠精神的重建。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也迎来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时代。无论是从供给侧角度满足消费需求,还是“一国产品之质量,往往被视为一国之文明程度;一国产品之信誉,往往是一国之国民尊严”,都需要各行各业发扬工匠精神。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的价值追求也逐渐朝着工匠精神转变,小到器物、大到企业,都在敬事如仪的态度中探寻新的意义和高度。中国自古就是匠人之国,今天,我们更需复兴大国工匠,在精益求精、格物致知的技艺之余,还需追求极致、心无旁骛的定力,从做好一件事中获得纯粹的职业尊严。
经济学家罗斯托指出,经济“起飞”阶段几十年后,多数国家会开启大众新消费时代,并向“高额群众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演进。这一过程在我国呈现出类似而又超越的图景,经济新常态与消费升级都集中在更短的历史时空中,需更多努力和智慧加以应对。唯有以痛点为起点,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才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启新的万千风景。
标签: 品牌;工匠;消费;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