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票房低绝对不是耻辱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韩浩月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7月25日 15:11:19
“只上映十天”的《路边野餐》,第8天总票房收获531万元,与它相比, 《冬》的状况要惨烈许多,只有20多万元,但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某视频网站购买了《冬》的网络首播版权,应该能给该片增加一些收入。
“只上映十天”的《路边野餐》,第8天总票房收获531万元,与它相比,《冬》的状况要惨烈许多,只有20多万元,但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某视频网站购买了《冬》的网络首播版权,应该能给该片增加一些收入。
按照官方说法,《路边野餐》的总成本大概100万,那么500万的票房,已经可以保证它盈利了,再加上它曾在一些电影节上获过奖,如果稍有奖金,也算是额外收入。整体来说,导演毕赣的市场第一博出手不凡,比票房更值得期待的,是他的艺术生命,以及品牌初步形成之后带来的机会。《冬》的导演邢健也不必为24万的票房感到委屈。
票房低不是屈辱,换个角度看,更像面旗帜。票房高的电影,有几部赢得了对《冬》如此好的评价?业界与舆论,常用“不以票房高低论英雄”来鼓励电影创作者,毕赣与邢健,当是这个暑期档,被祝福最多的导演。与这些鼓励与祝福相比,票房多点儿少点儿,真不算什么。
在《路边野餐》上映之前,毕赣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对票房无期待,淡然面对市场,因为市场比较幼稚,没有发展出文艺片这个类型的观众。这样的观点,有成立的地方,但内藏的批判意识,还是诗人心态的表现,既然做了电影这一行,作为从业者,应该更多从自身考虑,去解决问题,市场与观众如何,留待他人去批判,导演更应该用作品去征服,用实力去说话。市场不是幼稚,市场一直呼唤优质好看的电影,目前显得一片乌烟瘴气,只不过是因为市场被掌控在一些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人手里而已,偶尔有文艺气质的佳作出现,市场的追捧有目共睹;文艺片这个类型的观众,也不是没发展出来,而是已经形成了气候,他们有鉴赏力,有消费能力,更是一个庞大的观影群体,他们只是在等待,更能吸引他们共鸣的影片的到来。
文艺片导演不必钻牛角尖,不必自我边缘化,当然,更不必自我崇高,把自己与市场、观众划分开。远远地站在高处,并不意味着就一直能够拍出好电影,拍出的电影就一直能够得到好评。谈钱往往会被与创作者自降身价、委曲求全扯上关系。但所谓的谈钱,不等于媚俗,也不等于面向诸如植入广告之类的商业手段低头,最高级的谈钱方式,是文艺片导演要走出自己的圈子,诚心诚意地去研究市场、研究观众,在不牺牲自己艺术底线的前提下,如何与电影的商业元素进行结合,尽最大能力,去赢得最大可能性的观众群。
当然,如果真的只想拍一辈子作者电影,满足于几千人、几万人的欣赏与追捧,文艺片导演大可不必理会票房,但同时也要面对“孤芳自赏”的困境。真正热爱电影的话,还是不要逃避问题,而是要勇敢地去试错,去解决问题。
(韩浩月)
标签: 票房;电影;导演;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