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灾难中先救谁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杨鑫宇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7月26日 08:50:06

更多

用“先救妻子还是先救母亲”这样的问题来考验他人,结果必然会令至少一个人失望。相比之下,对人性的复杂多一分理解,对受灾群众的困境多一分关怀,对无奈的抉择多一分包容,才是最应该的。

  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时,你会先救哪个?这个老套而经典的伦理问题,难倒了不男同胞。不论被问到的人如何作答,提问者都可以从中挑毛病。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可能有标准而完美的解答。

  然而,对河北邢台大贤村的受灾村民高丰收来说,这个伦理问题却成为现实。7月20日凌晨,洪水冲向了大贤村,高丰收的妻子被惊醒后,赶快叫醒了还在熟睡的丈夫。高丰收醒来后第一时间想起了自己独居的母亲,立刻冲向了母亲住处,并将母亲救到了屋顶上。当他救完母亲,想回家照顾妻子儿女的时候,洪水已经淹没了整个村庄。洪水退去之后,高丰收赶忙赶回了家中,幸运的是,他的妻子和子女都安然无恙,但高丰收却“失去”了他们,妻子一句话也不愿再跟高丰收说,并且拿走了家中的存款,和孩子一起住到了10公里外的另一个受灾群众安置点。

  对于当事人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但在事件曝光之后,网民却把悲剧变成了闹剧。人们激烈地争论当事人做得到底对不对,到底应该先救妻子还是先救母亲。有人说,当事人是个大孝子,妻子带孩子离开的做法残忍刻薄,不应同情;也有人说,当事人对妻儿不管不顾,无情至极,活该受这种待遇。打开新闻的评论区,就像走进了一场针对夫妻双方的批斗大会,场面相当不堪。

  在灾难之中,人们很难保持健全的理智和冷静的心态。受灾现场之外的人,恐怕没有资格去居高临下地“审判”受灾群众的选择。众声喧哗的议论,看上去是在为高丰收或者他的妻子说话,但实际上不过是局外人的风凉话,是在受灾者的伤口上撒盐。

  当自己和家人的生死存亡就在一念之间时,一个人很难做出多么周全完美的判断,更何况是面对这样一个本来就没有完美答案的难题。当高丰收冲向母亲的时候,他未必没有为妻儿的安危揪心,我们也不可能知道他心里的痛苦。无论如何,他至少不是只顾自己逃命的懦夫,而是救起了自己的母亲,并且在洪水退去后立刻回到了家里。置身事外的网民又怎能去指责他做错了什么?

  当然,高丰收的妻子也没有做错任何事。在洪水爆发时,她做的第一件事的就是叫醒丈夫,并且在丈夫离开后尽心竭力地救了他们的一双儿女和高丰收的父亲。不难想象,她独自做出了多么艰难的努力,又承受着多么大的精神压力。她完全有理由选择暂时离开丈夫,以寻求心灵的平静。那些用极高道德标准要求她“宽容”,指责她无情的人,恐怕从未体验过在关键时刻被最信赖的人抛下的感觉,因此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

  人性从来经不起太多考验,这不是说人性不可靠,而是人性实在太过复杂。不同的道德标准,时常让人备受煎熬,左右为难。用“先救妻子还是先救母亲”这样的问题来考验他人,结果必然会令至少一个人失望。而灾难来临时,这种考验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也更加残酷。悲剧的罪魁祸首,完全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当事人是无辜的,因为不论当事人如何抉择,都不可能避免某种悲剧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去指责灾难的受害者,就相当于对他们二次伤害。

  高丰收和妻子究竟谁做得对,我们不可能讨论出有意义的答案。相比之下,对人性的复杂多一分理解,对受灾群众的困境多一分关怀,对无奈的抉择多一分包容,才是最应该的。

标签: 丰收;妻子;母亲;洪水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