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公益共识在质疑中前行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胡应斌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8月02日 09:07:31

更多

8月1日,针对一笔多年前的公益捐赠风波,阿里巴巴集团官微发出“情况说明”称:2005年阿里曾捐赠某基金会25万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治疗与关怀”。

  8月1日,针对一笔多年前的公益捐赠风波,阿里巴巴集团官微发出“情况说明”称:2005年阿里曾捐赠某基金会25万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治疗与关怀”。阿里表示,对公益事业的持续投入绝不会受到误解的影响:“中国企业应该有全球眼光,直面并担当疾病、贫穷、环保等领域的世界责任。”

  近些年来,围绕公益的声音日渐丰富驳杂。与以往相比,舆论也不再“一边倒”地唱赞美诗,讴歌好人好事,而是有了更为深长、宽阔,甚至是不乏苛刻的审视。从此前汶川地震时针对企业捐资数额的诸般风波,到“郭美美”事件的沸沸扬扬;从要求慈善组织公开透明,到强调政府善用善款等等,均可以感受到这种审慎与打量的精神。

  而几乎每一次针对具体公益项目的责难和质疑,都是一件好事情。一方面,因为具体个案的无限放大、充分讨论,乃至各种后续信息的不断更新、补充,会持续激发出公众持久的探察与甄别热情,进而从纷繁的线索中,抽丝剥茧,一点点察知真相,丰富认知。在这个过程中,质疑与被质疑双方其实都在修正自己的行为与认识,以期获得更多的共识。

  可以说,无论是具体的公益行为,还是制度层面的进步,均离不开公众经由质疑个案而产生的巨大推动力。从不完美、不完善到日臻完美、日臻完善,相信没有人能否认这样一条轨迹。我们已经知晓,做公益、搞慈善,不只是比较金额的大小,也不是区分人群的畛域,更不是意在逼捐、强捐。你捐出去的每一分钱,世界都会因此而有所改变。而更深刻的变化,则来自人的内心。

  在这样的一个“场”中,公益的善意就是一粒粒种子,种子播撒出去,可能收获善意,也可能收获奚落。但只要初心依旧,这个世界上的善意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善意本身就会产生出一种道德的力量,不断矫正误解,不断分蘖新的足以与奚落抗衡的力量。即如阿里官微中一一罗列的,这些年来,与企业迅速长大同步,阿里在公益方面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其做法如水滴般一直在浸润。即以国外而言, 截至2016财年,阿里巴巴公益金也已资助73个国内外项目。

  事实上,公益从来就是孤独的行走,不是表演秀,不是预设投资,也没有引导、教育、激励他人的责任。它其实是一种内心的神秘召唤,一种责任的自然流露,一种理想的寂寞开放。它本身需要用金钱和物质来考量,却不应该沉溺于利益的泥淖;它或许能够给人带来声誉和利益,却不能单纯为了声誉利益而刻意为之。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正是公共讨论的价值所在,公益的理路也在质疑与辩驳中日渐澄明。这样的讨论弥足珍贵,它让人们知道,从企业家的个体随机行为,到企业专门的公益信托基金;从俯首贴耳的顺民,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公民,这中间还有多长的路要走,还有多少沟壑与陷阱需要跨越。

标签: 公益;阿里;质疑;风波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