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不良心理培训是碗“毒鸡汤”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宋潇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8月02日 09:09:03

更多

在心灵辅导机构“创造丰盛”两名老师的口中,种种奇迹都被解释为人接受宇宙能量的结果。有关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称,这是一个通过精神控制,涉嫌进行有害培训,以达到非法敛财目的组织。

  在心灵辅导机构“创造丰盛”两名老师的口中,种种奇迹都被解释为人接受宇宙能量的结果。有关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称,这是一个通过精神控制,涉嫌进行有害培训,以达到非法敛财目的组织。由成功学、心理学、催眠术和心灵鸡汤等汇集而成的课程收费惊人,层层升高。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但是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却在推翻这个道理,一些不良心理培训机构的诞生,正是抓住了当下人们精神空虚的情况,故意将一些偶发事件,营造出一种轻而易举的氛围,更让人费解的是,偏偏还有人信。

  报道中所提的名为“创造丰盛”的心理辅导机构,其实只是众多不正规心理培训机构的冰山一角。按理说此类机构的发展不应受到热捧,可如今的情况是,其不但没有受到遏制,反而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从市场占有的角度考虑,追逐利益自然是这些培训机构的第一目的,然而这种逐利行为本质上却是在恶化市场风气,要知道,无论是来势汹汹的鸡汤文章,还是斩钉截铁的致富宣言,都是在刻画一种不切实际的幻境,心理培训机构所做的,无非是迎合大众心理,进行着类似精神传销的行为。

  不管怎么说,此类培训机构无疑是变相传销。这种传销显然是指向了人们的心灵空虚,有需求才有市场,因此,成员常会变得狂热、盲目自信,出现这种情况都并不奇怪。可关键问题却是,由此导致的亲情淡漠、家庭关系紧张等问题才是让人头疼的地方。摆在现实面前的,需要的是我们正视这背后的社会问题,由于人性的弱点,已经让很多人愿意相信心理培训的作用。对于类似行为的纠偏已经持续多年,但因为迷信不劳而获的事件还是屡见不鲜,站在制度剖析的层面,减少此类案例还需要法理相济,拔出不良培训机构这块毒瘤的同时,也要对学员循循善诱。

  事实上,受到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很多参加培训的学员会呈现迷信的状态,不仅是他们容易产生这样的心理,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侥幸心理。浮躁时代的热点,早已加快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节奏,比如,有些人将眼前的苟且寄托于远方的田野,有些人仍旧沉醉在“一言不合就爆红,感觉身体被掏空”的美好幻境中,如此种种,其实都是异化的心理观,而心理培训机构的出现,给了这些异化心理完美表达的平台。

  其实,心理培训机构可以有,但是不良的心理培训却不可以有。

  我们都曾有过贪小便宜的心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也都曾羡慕过那些“不劳而获”的人,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但这些都是不健康的,“一夜暴富”“一步登天”只是偶发事件,不能成为主要的谋利方式,对所有人来说,当有对这个社会的客观评价体系,并且也要有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认知基础。

标签: 培训机构;心理;幻境;非法敛财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