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环评脱红顶 市场立公信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王玉宝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8月03日 07:31:51

更多

环评市场如果不能和权力脱钩,环评公信就无从而立,环评乱象也就无法根治。就环评机构而言,环保部门当以更加纯粹的裁判视角,严格审视环评报告,明确机构责任,强化行业监管,为绿色发展构筑有力环保屏障。

  日前,浙江16家环保系统直属单位全资、控股、参股(含直属单位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再出资)成立的企业性质环评机构,通过依法撤回股份、转让股份、划转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退出建设项目环评业务等形式,与行政主管部门彻底脱钩,脱下“红顶中介”的帽子。

  环评“红顶中介”的改革意蕴深刻,一头连着环境保护切实有效的重大民生,一头连着简政放权、铲除腐败的权力规范,可谓牵动着民意的深切期盼,也凝聚着从中央到地方锐意改革的决心意志。

  有业内人士曾说,环保系统腐败真正的“重灾区”是环评。此话看似夸张,却非空穴来风。2015年2月,中央巡视组反馈环保部专项巡视,一口气点出环评六大问题,诸如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者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目牟利;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和不当利益输送;环评机构资质审批存在“花钱办证”现象,后续监管不到位等等。乱象可见一斑。浙江16家环评单位完成脱钩,正是国家环评市场脱钩改革大局下的一次地方实践。

  环保问题越来越为民众所关切。但工业项目到底有没有污染,老百姓实际上无法判断。这时候,环评报告就是一道前置“门槛”,肩负着公众健康守护者的使命。然而,对那些专业术语满天飞的环评报告,权威性和可信度如何?这就涉及到环评机构公信力的大问题。

  如果环评市场发展不健全,环评机构权威性受伤,那么被“收买”的环评报告就可能为污染作掩护,伤害民众健康;另一方面,正直的环评报告又可能不被民众信任,造成行政资源损耗。近几年,我国环评报告造假事件屡有曝光,使用虚假民意代表已是公开秘密。在对一些环评报告调查时,出现了去世的人,甚至还有逃犯。一些项目的环评报告自感底气不足,直接以涉密为由拒绝公开。

  乱象的关键就在于环评机构的双重身份:他们是面向市场谋取利益的企业,又是环保部门的下属单位。这种机制下,环评报告很容易因与监管机构的“近亲”关系获得通过。而因利益诱惑,其客观性无疑受到极大挑战。这种情况下,环评市场如果不能和权力脱钩,环评公信就无从而立,环评乱象也就无法根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近两年每年都要承诺脱钩目标,甚至将此宣示为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完成,没有任何条件”。

  实际上,如何发展好中介市场,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挑战。中国改革向纵深处挺进,政府简政放权渐行渐深,浙江“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倒逼出许多权力的松手。但也有很多权力精简后落到中介手里,如不能有效设置这些中介与公权力间的“防火墙”,这些中介就可能成为“二政府”,使放权效果大打折扣。此前,上海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脱钩改革正式拉开序幕。首批试点245家行业协会商会,将于今年9月底完成脱钩。这无疑可以为更广范围的中介改革提供借鉴。

  当然,放手不是放任。脱钩改革后,政府应真正将监管责任履行到位。就环评机构而言,环保部门当以更加纯粹的裁判视角,严格审视环评报告,明确机构责任,强化行业监管,为绿色发展构筑有力环保屏障。

标签: 环保部门;改革;权力;环保系统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608/W0201608033300076419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