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高考志愿屡遭篡改暴露填报程序漏洞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张松超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8月08日 10:38:12

更多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考生陈某因篡改同班两名同学高考志愿,被警方刑事拘留——这已是2016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山东曝出的第二起志愿篡改事件。全国各地都应引以为戒,尽快把高考志愿填报程序中的漏洞给堵上。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考生陈某因篡改同班两名同学高考志愿,被警方刑事拘留——这已是2016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山东曝出的第二起志愿篡改事件。

  被同学修改志愿的常升,已经收到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让人欣慰。但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同样是在山东,又一起篡改同学高考志愿的新闻被曝了出来,窃取密码、修改志愿、增加升学机会……类似的情节,一样的桥段,实在令人诧异。

  关于如何规避高考志愿被篡改,我们在制度层面上反思了太多,这些反思当然有意义,但不得不说,我们似乎忽视了一些表面问题。比如,为何高考志愿会这么容易被篡改?为何总是等到录取结果出来后才能发现?

  高考志愿屡遭篡改已经证明,山东现行的志愿填报程序存在漏洞。对比各地的志愿填报模式后,会发现山东省高考志愿的填报程序,确实有些简单。不妨以河南为例,稍加对比。

  作为在河南参加高考的学生,我知道在河南,填报高考志愿后有一个现场确认环节,就是把考生填报的志愿打印出来,现场亲自签字确认,不签字的志愿则会被视为无效志愿,不会进行投档。毫无疑问,假如有考生的志愿被篡改,来现场签字确认的时候就可以立刻发现。

  当然,这也不能确保志愿填报万无一失,但该环节却能最大程度地做到止损。原因在于,从现场签字确认到模拟投档,中间还有几天时间,而一旦发现志愿被篡改,考生可以立即报案,并同时向省招办反映情况,只要经警方查证属实,招办会立刻给学生再次修改志愿的机会。

  反观山东省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这一环节明显是缺失的。除此之外,要防止高考志愿被篡改,在程序设计层面上,还可以做得更好、更周密。比如,志愿填报完毕后都有短信提醒,为何修改后却不会有短信提醒呢?再比如,不管是填报志愿还是修改志愿,能不能增加短信验证码的环节,让安全阀再往前移呢?这些都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成本,但对保障高考志愿的安全,却非常有效。

  其实,更让人担忧的是,像山东这样的高考志愿填报程序,不只山东独有。全国各地都应引以为戒,尽快把高考志愿填报程序中的漏洞给堵上。 

 

标签: 填报;高考;篡改;山东省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