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舆情回应促进政务公开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蒋妥    责任编辑 金斌
2016年08月16日 08:49:06

更多

在舆情事件处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做到快速反应,避免谣言、虚假信息流传,最终赢得舆情引导主动权。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对各地区各部门政务舆情回应工作作出部署。

  从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多元化到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取得显著成效,从重要政策法规的解读准确及时到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热点问题,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政务公开正大步前进。

  诚然,政务公开正在进一步落实,但是外部生态也不同于以往,互联网迅猛发展使得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政府的施政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当下,各类舆情事件频发多发,而许多事件发生后,公众的视线往往集中在原因、经过、涉及哪些责任等信息,基于社会监督的热情,不少民众常会对整个事件进展发出质询。此时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及时公开相关情况,一些谣言和虚假信息就会在网络肆意滋生,给事件处置和政府公信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围绕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已然成为政府部门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

  本次发布的《通知》围绕进一步明确政务舆情回应责任,把握需重点回应的政务舆情标准,提高政务舆情回应实效,加强督促检查和业务培训,建立政务舆情回应激励约束机制五个方面着力,其中“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无疑是点睛之笔。

  且看一组数据,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与日俱增。所以,政务舆情回应必须立足这样一个时代背景。有研究显示,一般突发事件舆情处置讲求黄金4小时原则,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跃,事件发生4小时内可能在网络被大量转发,24小时内就能成为舆论焦点。所以,“24小时”和“48小时”的限界时间规定正是基于此提出的,也给各地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在舆情事件处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做到快速反应、及时行动,才能稳定公众不满情绪,避免谣言、虚假信息流传,从而控制事件处置的话语权,最终赢得舆情引导主动权。

  实事求是地说,限界时间的标准制定只是此次国办发布的《通知》众多亮点之一。但是我们必须得承认,尽管亮点纷呈,这只是拉开了一个序幕,立足舆情回应这个着力点,政务信息公开仍需要各地各部门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劲头,“持之以恒、驰而不息”的坚强意志,方能“永不止步”。

标签: 舆情;政务公开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