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假证买卖”投机取巧背后的“沉没的声音”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杨朝清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8月18日 19:15:56

更多

暑期已近尾声,云南某高校学生小王开始考虑开“实习证明”的事儿了。除了实习证明,代开医院病假条、代写公文报告……网上买卖都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只有标本兼治, “假证买卖”才会越来越少。

  暑期已近尾声,云南某高校学生小王开始考虑开“实习证明”的事儿了。虽然痛快玩了近两个月、哪儿也没去实习,但他并不着急。除了实习证明,代开医院病假条、代写公文报告……网上买卖都可以提供 “一条龙”服务。(8月17日《人民日报》)

  设置证明、证书的初衷,在于通过公共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困境。然而,在一个实用主义和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时代里,那些渴望投机取巧的人们,让“假证买卖”有了生存空间。从线下交易到网络交易,“假证买卖”让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找到了某种意义上的“捷径”。

  “假证买卖”屡禁不止,折射出一些人精神缺“钙”——原本需要自力更生的事情,却可以通过“假证买卖”来立竿见影地获取;在功利和算计的裹挟下,在收益一定的格局下,一些人往往采取成本最小化的方式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假证买卖”看似是一种理性选择,实际上却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

  以大学生实习为例,“假证买卖”能够买到一份看上去很美好的“结果”,却买不了“过程”。实习不仅是一个教学任务,也是大学生寻找自己、发现自我的一个社会化历程。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发觉自身在能力、素质、礼仪等方面的短板与不足,从而进行清醒的自我调试。如果脚踏实地、身心投入地参与实习,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弄虚作假的“假证买卖”不仅切割了社会信任,也破坏了公平正义。同样的证件,别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你却轻而易举地获取,难免会引发他人的心理落差和相对剥夺感。庆幸的是,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当下,“假证买卖”的生存空间必然会越来越小。在互联网深刻嵌入日常生活的今天,一些过去难以被发现、难以被证实的虚假信息、虚假证件逐渐变得无处遁行。如果多花一些心思和精力去甄别、核实,“假证买卖”很容易露出马脚。

  作为一种失范行为,“假证买卖”为何得到不少人的青睐?弄虚作假固然不对,“沉没的声音”却需要打捞。一些高校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实习质量不尽如人意,让实习沦为“走过场”;当实习得不到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他们难免会采取一种“变通”的做法。当用人单位缺乏人性化管理,少数员工便用“假证买卖”来换取他们应得的劳动权益;当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合理,一些有能力却没有证书的人只好剑走偏锋。

  守卫诚信社会,除了提升违规成本,也需要实现考核办法、评价体系、管理观念的重塑和更新,这有助于从源头上压缩“假证买卖”的市场需求。只有标本兼治,“假证买卖”才会越来越少。

 

标签: 假证;买卖;实习;弄虚作假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