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罚款至上”怎能调动员工积极性?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韩亚男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8月18日 19:24:36

更多

“罚款至上”怎能调动员工积极性?

  近日,山东济南一家公司的一则罚款通报引发网友热议。8月14日,该公司200多名员工因未对总经理的微博进行评论被罚款50元。该公司市场部一名负责人对此回应称,制定这项规定的目的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过,有律师指出,个人的罚款是劳动法明令禁止的行为,职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8月18日 北青网)

  诚然,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刷微博、看朋友圈成为我们工作闲暇之余消遣的一种方式,评论、点赞是表达我们对某个观点、文章的欣赏和认可,而把评论当成一种强制性规定,“未对总经理微博评论的员工处以‘扣一分、罚款50元’的规定”,着实让人难以接受。

  不可否认,通过发布公司活动、励志语录鼓励员工,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本身并无不妥,然而,把微博评论与金钱挂钩,未免有些“罚款至上”,更是与初衷背道而驰,不仅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反而让员工谈“罚”色变、牢骚不断,压力之下,必然会影响公司的团结和工作长久持续有效的开展。

  而且,这个规定不仅不合理,甚至还违反了劳动法。《行政处罚法》第8条明确规定,罚款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只能由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行使。而用人单位并不是行政执法机关,无权对职工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可见,公司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话又说回来,公司若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很多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宣传企业文化,使广大员工对企业的价值理念自觉认同,从而凝聚员工力量、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一味的灌输“心灵鸡汤”未免太苍白无力,多树立一些员工身边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让榜样的一言一行影响员工,从而激发对工作的热情。

  另外,以“奖”代“惩”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或许惩罚能够让人警醒,但是奖励更能鼓舞人持久进步。对员工的奖励,不仅仅是精神或者物质的鼓励,更是对员工成绩和能力的一种认可和赞许。得到嘉奖的员工必然会更加积极努力的工作来回报公司,其他员工自然也不会“甘拜下风”,如此,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工作效率自然就会大幅度提高,公司业绩也会节节攀升。


标签: 员工;罚款;企业文化;员工积极性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