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谁造就了奇葩的“论文大神”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吴龙贵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9月09日 21:39:58

更多

2011年起,一位叫董鹏的人,通过伪造各种高大上的身份,虚构、篡改国家级科研项目,再胡乱弄上一些显赫的论文合作者, 5年时间里在一些行业报刊和学报学刊发表约800篇文章,大多数为论文。


  2011年起,一位叫董鹏的人,通过伪造各种高大上的身份,虚构、篡改国家级科研项目,再胡乱弄上一些显赫的论文合作者,5年时间里在一些行业报刊和学报学刊发表约800篇文章,大多数为论文。然而据媒体调查,这位“论文大神”的真实身份,只是一家普通公司的跟单员。其自称没上过大学,更非博士,目前已离职待业。

  论文造假这种事一点儿也不稀奇。别说是普通职员,就是一些著名高校、知名学者,也时不时会爆出丑闻。然而,像这位“论文大神”一样,假得如此离谱夸张,还是比较少见的。伪造身份和供职单位、篡改科研项目、蹭名人或虚构合作者、一稿多投……所有你能想到的造假行为,几乎都齐活儿了。董鹏称,最初只是奔着提高个人知名度而去的。这个人生目标,以一种非常讽刺的方式达到了。

  抄袭来的论文得以在正规行业报刊和学报学刊上发表,首先拷问的是论文审查机制。公允而论,论文造假防不胜防,国内外皆然。然而,一篇两篇或者短时间的造假行为不被发现可以理解,篇数如此之多且时间跨度长达5年而安然无事,就让人匪夷所思了。这显然不是人的问题,而是机制的问题。据报道,这800篇文章,内容涵盖诸多领域。跨界且高产,发表论文就像批发小商品一样,这大致可以说明,这些专业报刊基本上就是来稿必登,审稿机制形同虚设。

  何以如此?显然与“花钱买版面”有着直接关系。董鹏表示,“大多数学术期刊实际上是没稿费的,刚开始我还给一些杂志社交了版面费”。董鹏论文造假不假,但这些发表抄袭论文的报刊又何尝不是心甘情愿地受骗呢?在论文造假的利益链条上,只有参与者,没有无辜者。作者奔着虚幻的个人名利而去,而一些报刊则收获着直接的利益,双方各取所需,心照不宣。

  奇葩的“论文大神”,指向的更是奇葩的现实土壤。由于评职称等利益诉求,如今,发表论文形成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需求,论文产业链也由此而生。一方面,数不胜数的注水论文、抄袭论文被炮制出来,甚至形成了润色修改等“一条龙服务”。去年4月,美国知名学术出版机构BioMedCentral(BMC)撤销了43篇伪造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其中41篇出自中国作者之手。在此语境下,“假论文”其实很难唤起学术耻感,以至于像董鹏这样没有任何学术背景的小职员,都敢于“试水”。另一方面,有需求就有市场,从而催生了大量的行业报刊和学报学刊。这些所谓的专业报刊没有经费来源,也没有市场竞争力,更没有读者,只能靠收取版面费而生存。

  谁造就了这尊奇葩的“论文大神”?答案不言而喻。在论文江湖的灰暗角落里,满是相互利用和欺骗。改变论文导向,改进考核标准,落实淘汰机制,不能再等了。    


标签: 报刊;论文造假;学刊;学报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